李嚴,後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陽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臣,與諸葛亮同為劉備臨終前的托孤之臣。
李嚴,其實是荊州南陽人,因兵亂入蜀在劉璋手下任區區的成都縣令,常有屈才抱憾之感,劉備一來,正好另擇明君,善於識人的劉備,將其提升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犍為是蜀國要郡,毗鄰成都,物產豐茂,劉備入蜀國後鑄造的“直五百銖”錢幣,背左有直書“為”字,就是鑄造於犍為郡。李嚴對劉備的知遇之恩,回報以耿耿忠心,劉備登基時有異象“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大家因此都說“大王當龍升,登帝位也。”所謂的“黃龍”,其實就是李嚴為了勸進所炮製的異象,這對劉備來說當然是大忠臣了,後來,這裡成為劉備的“籍田”。
李嚴,能力也是出類拔萃的,曾經鎮壓了土著豪族馬秦、高勝及越嶲土著高定。劉備選擇諸葛亮和李嚴,應該說是費了心思的諸葛亮是可以信賴的荊襄老人代表;李嚴雖是荊州人士,但原是劉璋屬下,是新人代表,所以劉備用他來平衡諸葛亮。劉備的托孤算是托對了人,比起同期魏國曹睿,將曹芳托孤於司馬懿和曹爽,東吳的孫權將孫亮,托孤於諸葛恪等五人等,以血淋淋收場的結局,儘管諸葛亮、李嚴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一些權利之爭,如李嚴請求割益州東邊五郡為巴州,諸葛亮沒有許可;李嚴因為犯錯被諸葛亮免職等,但總體而言,這是曆史上最好的托孤了,因此流芳千古。
李嚴,政治生涯的頂峰是從劉備白帝城托孤開始的,當時劉備病危,任命李嚴為尚書令,並將國家社稷托付給了諸葛亮和李嚴。“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建興元年,封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劉備在遺詔上明確讓李嚴與諸葛亮共同輔佐劉禪,並封李嚴為中都護,掌握軍權,鎮守西川東部重鎮永安。諸葛亮與李嚴,在蜀漢政權中的地位是平起平坐的,李嚴與諸葛亮晉封武鄉侯的時間基本相同,如果從重要程度上考慮,李嚴手中實握兵權,位置可能比諸葛亮還重要。
劉備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一種可能是,安排李嚴為諸葛亮的副手,防止諸葛亮專權。表麵上看,劉備的這個安排確實與孫策臨終前托孤於張昭、周瑜相當類似,一文一武共同輔政。另一種可能是,劉備在搞平衡。劉備執政期間,蜀漢集團的內部存在著三股勢力第一股,是益州集團,主要包括益州本地的豪強和知識分子,這些人是益州的本土勢力;第二股,是劉璋原先的嫡係部隊,一般稱之為東州集團;第三股,是劉備的嫡係部隊,由於他們原先在荊州,所以可以稱之為荊州集團。
劉備在的時候,這三個集團基本上還能相安無事,可劉備一旦不在了,荊州集團的領袖諸葛亮,能不能鎮得住其他兩個集團的人呢?劉備心裡沒譜,他需要對於另外兩個集團的上層人物加以拉攏,於是就選中了李嚴。此外還有一種可能是,李嚴確實能力很強,劉備認為他可以擔任諸葛亮的副手,幫助諸葛亮治理蜀漢帝國,無論劉備是出於什麼目的,選擇了讓李嚴來當這個副輔政大臣,劉備都希望他和諸葛亮同舟共濟。
然而事與願違,這兩位鬨得水火不容,在八年之後,兩人的明爭暗鬥終於有了結果李嚴被廢黜為平民,流放到梓潼,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李嚴被廢是蜀漢史上的一樁疑案,根據史料,事情大體情況是這樣《三國誌》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建興九年春,諸葛亮現再出祁山,李嚴負責催辦糧草,當時連續降雨,軍糧運輸不繼,李嚴叫手下的參軍狐忠和督軍成籓,假傳劉禪的命令,讓諸葛亮撤軍。李嚴聽到諸葛亮撤軍後,假裝大驚,說“諸葛亮軍糧充足,怎麼會撤軍呢?”接著又向後主上表說“諸葛亮是假裝撤退,想誘敵出戰”,結果諸葛亮回師後,拿出李嚴的給諸葛亮的信,與後主對質,李嚴在證據麵前理屈詞窮,隻得服罪。於是諸葛亮上表,罷黜李嚴,貶為平民,將其遷往梓潼郡,流放李嚴後,諸葛亮又對李嚴的兒子說“現在你父親雖然卸任了,但家裡還有一百多號奴仆,你又是中郎參軍,像你們這樣的家庭在全國來看都是上等人家,要是你老父親有改過之意,將來還可以重回政壇的。
把人貶了,還說人家家境不錯,以後還可以重新任用,諸葛亮把李嚴父子都當成三歲孩子了,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權謀之術,用一個沒有什麼威望和政治經驗的年輕人,換下一個與自己旗鼓相當的老辣對手,還落個秉公辦事的好名聲。當然,後來的李豐接替父職,那也是兢兢業業,儘職儘責,從來沒有因為糧草難籌耽誤諸葛亮的軍備用度。
李嚴就更不要說了,雖回歸林下,卻無時無刻不在懷念諸葛亮的好處,並時時告誡兒子,必要全力以赴,配合諸葛亮的工作,人心換人心,更讓人感動的是,當諸葛亮命隕五丈原,靈柩被護送回成都的時候,李嚴聞知,親自掛孝出城,迎接靈柩,終因傷心過度,大哭而死。中國民間有句老話,叫做“得饒人處且饒人”。如此看來,還真是充滿智慧,令人回味。
喜歡史事講將1三國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史事講將1三國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