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浙東四先生——宋濂_史事講將1三國明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史事講將1三國明 > 第七十一章 浙東四先生——宋濂

第七十一章 浙東四先生——宋濂(1 / 1)

宋濂,初名壽,字景濂,號潛溪,祖籍金華潛溪,後遷居金華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思想家。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章溢、劉基、葉琛並稱為“浙東四先生”。被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宋濂自幼多病,且家境貧寒,但他聰敏好學,號稱“神童”,曾受業於聞人夢吉、吳萊、柳貫、黃溍等人。元末辭朝廷征命,修道著書,受朱元璋禮聘,被尊為“五經”師,為太子朱標講經。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製誥,時朝廷禮儀多為其製定,後年老辭官還鄉,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於夔州病逝,享年七十二歲。宋濂與劉基均以散文創作聞名,並稱為“一代之宗”,其散文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他推崇台閣文學,文風淳厚飄逸,為其後“台閣體”作家的文學創作範本。其作品大部分被合刻為《宋學士全集》七十五卷。

宋濂,自幼家境貧寒,但聰敏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為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應召,修道著書。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宋濂與劉基、高啟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以繼承儒家封建道統為己任,為文主張“宗經”“師古”,取法唐宋,著作甚豐。他的著作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為代表,散文或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國,朝廷禮樂製度多為宋濂所製定,朱元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讚許他“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為“太史公”,著有《宋學士文集》。

宋濂,是“開國文臣之首”,他堅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經師古,強調“辭達”,注意“通變”,要求“因事感觸”而為文,所以他的散文內容比較充實,且有一定的藝術功力。宋濂的散文文辭簡練典雅,少作鋪排渲染。但偶爾有些描寫的片斷,也能寫得相當秀美。各種文體往往各具特點,可以看出變化,不是那麼僵板。總的說來,他的文章風格具有密吻於道德規範的特征,同時也具有較高的語言修養和純熟的技巧,所以能夠成為明初文學風尚的典範。

對於宋濂來說,非常可悲的是朱元璋根本不承認他是什麼“大儒”,而帶有侮辱性地稱之為“文人”,因為在朱元璋的政治體製中,已不能夠允許有“大儒”——社會的思想指導者存在,皇帝本人就是思想指導者。宋濂最後其實是死於無辜,也反映出明初政治的嚴酷。

宋濂有兩個兒子,長子宋瓚不幸早逝,次子宋璲“善詩,尤工書法”,也很有才華,因為父親的緣故而被召為中書舍人。宋瓚的兒子、宋濂的長孫宋慎則被任命為儀禮序班,朱元璋多次考核宋璲與宋慎的才學,“並教誡之”,還笑著對宋濂說“卿為朕教太子諸王,朕亦教卿子孫矣。”

宋濂,因年老而致仕,朱元璋賜給他《禦製文集》及綺帛,並問他多大年紀了。宋濂答道“六十有八。”朱元璋道“藏此綺三十二年,作百歲衣可也。”宋濂頓首而謝。朱元璋又特地派宋慎侍奉、護送祖父回歸家鄉,並叮囑說“長江漲潮,不宜行船;由運河南下,才是萬全之策。”真是關懷備至,君臣之間的魚水之情,感人至深。

宋濂生性誠實謹慎,久處內庭,掌握機要,卻從不訐人之過。所居之室,署名“溫樹”,取“溫室之樹不可對”之意。有客來訪,偶然問及禁中之語,宋濂就指著這兩個字讓他看,客人自然就知趣地免開尊口了。對於宋濂的人品,朱元璋自然也心中有數,因為他經常私下裡與宋濂評論文武大臣的善惡得失,宋濂隻舉善良正直者加以稱讚,並且說“善良正直者與臣是朋友,因此臣了解他們;至於不善者,由於沒有交往,臣就不知道了。”朱元璋感歎地說“宋濂侍奉朕十九年,從來沒有說過一句虛偽的話,沒有譏誚一人的短處,始終如一,不但是一位正直君子,而且完全稱得上一位賢者了。”

就是這樣一位自己也充分肯定的“君子”與“賢者”,朱元璋後來仍然要殺掉他,為什麼?據說是宋濂的孫子宋慎牽連上了胡惟庸“謀反”案。胡惟庸是明初大臣,官至左丞相,一度權勢熏天,胡確實該死,因為他專權擅殺,據說明初的另一個著名文臣劉伯溫也是被他毒死的;然而說他勾結蒙古、日本謀反,卻沒有一條站得住腳的真憑實據。而朱元璋則借此機會廣泛誅連,興起大獄,前前後後因“詞所連及坐誅者三萬餘人”,這三萬餘人絕大部分是冤殺,宋慎便是最典型的一個因為人們遍閱史籍,也找不到一條他參預胡惟庸“謀反”的實例。

雖然如此,宋濂卻實實在在地被孫子牽連上了,並被逮至京師,以便“明正典刑”,幸虧“皇後太子力救”,朱元璋才算是“法外開恩”,饒了他一條老命,將他流放至四川茂州。皇太子朱標是如何營救老師宋濂的,《明史》上沒有具體記述,隻在《後妃傳》中記載了馬皇後營救宋濂的經過當宋濂被逮至京師,即將處死時,馬皇後勸諫道“普通百姓為子弟延請老師,尚且要有始有終地待之以禮,何況天子呢?再說宋先生遠在老家浙江,對孫子的所作所為一定不知情。”朱元璋根本不聽。馬皇後非常傷心,在侍候朱元璋用膳時,她一改往日的習慣,既不吃一塊肉,也不飲一滴酒。朱元璋奇怪地詢問緣故,馬皇後答道“宋先生快要死了,妾在為他作福事啊。”朱元璋終於動了惻隱之心,投箸而起,第二天就赦了宋濂的死罪,改為流放茂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在明人徐貞卿所著的《翦勝野聞》中,不但詳細記載了太子朱標與馬皇後營救宋濂的經過,而且根本不提胡惟庸一案,似乎要向人們表明宋濂之罹禍,根本與胡案無關;或者說硬牽上胡案,隻是要搞掉宋濂的借口罷了。徐貞卿沒有明確記載宋濂的死因,其餘野史、地方誌、碑銘墓誌中卻多有記載宋濂是絕食或自縊而死的。即使如《明史》、《明實錄》所載,是病死,那麼,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目睹著家被抄,兒、孫被殺,自己也被押赴崎嶇蜀道充軍,而且這一切還是來自於自己為之服務、效忠多年的王朝與皇帝,更何況自己不但有德有才有功勳,而且謹小慎微,從未居功自傲,竟仍然難逃大劫,他能不病麼?他能不氣病而死麼!

宋濂一生著述繁富,除主持纂修了二百十二卷的《元史》外,僅見之於《明史·藝文誌》的就有《孝經新說》、《孝慈錄》、《唐仲友補傳》、《浦江人物記》、《燕書》、《蘿山雜言》、《心經文句》、《潛溪文集》、《鑾坡前集》、《鑾坡後集》、《鑾坡續集》、《鑾坡彆集》、《芝園前集》、《芝園後集》、《芝園彆集》、《朝天集》等。吳晗先生在《朱元璋傳》中說“朱元璋用嚴刑重罰,殺了十幾萬人,殺的人主要是國公、列侯、大將;宰相、部院大臣、諸司官吏、州縣胥役;進士、監生、經生、儒士、文人、學者;僧、道;富人、地主等……”處於這種大氣候之下,身為“開國文臣之首”的碩學鴻儒,縱然戰戰兢兢,謹言慎行,又如何能逃脫一劫呢?

喜歡史事講將1三國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史事講將1三國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重生修仙在都市 失憶後認錯老公,首長寵我捧心尖 時空穿梭之符動乾坤 宦海官途:我決不背鍋! 被奪身體六年,再回來被軍官寵翻 愛哭的夫君 穿成師尊後:被五個徒弟發現了 命運溯回 古代修仙:凡塵仙緣 大秦鹹魚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