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玠,字搢伯,一字式如,號昆田,明朝後期名將,初授密雲知縣,繼為禦史、巡撫等官,以南京兵部侍郎總督川貴軍務,處置播州楊應龍之亂。升任兵部尚書兼薊遼總督,率師開始萬曆援朝之戰,與日軍互有勝敗,至次年告捷,以功累加至少保兼太子太保。晚年力請歸鄉養母,終不複出,去世時年七十三,追贈太保,著有《東征奏議》《崇儉錄》等。
邢玠,生於山東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益都縣,世代布衣的家庭,中鄉試,成舉人,登進士第,初授密雲縣知縣。朝廷獎敘“廉能”官吏,邢玠舉“天下治行第一”,被授為浙江道監察禦史,受命巡按甘肅,升遷為山東右參政,被調為陝西參政,仍兼僉事,後升任陝西按察使,在各地任內均有聲績。
在甘州練兵時,邢玠取得了土窯、水塘之捷,以功加右布政使,旋即因病告歸,旋即起複,進官右僉都禦史,受命巡撫大同,他“力裁火酋舊賞,禽史車二酋”,升任南京兵部右侍郎。
邢玠被改授為南京兵部左侍郎兼右僉都禦史,奉命總督川貴軍務,征討叛亂的播州宣慰使楊應龍,當時明朝正“東西用兵”,無力窮治楊應龍,故而邢玠力主招撫,因功被加授為右都禦史,之後回朝。
日本關白豐臣秀吉,以武力統一全國後,企圖先吞並朝鮮,次征服中國。豐臣秀吉派兵十四萬,發動第一次侵朝戰爭,神宗派宋應昌、李如鬆等率軍數萬援朝,日軍在平壤之戰大敗後撤退,而明軍因兵力也無法進行大規模作戰,在碧蹄館之戰後雙方開始議和,戰爭第一階段基本結束。
豐臣秀吉又調集十四萬陸軍和數萬水軍,海陸並進,卷土重犯,明廷再次發兵,委任邢玠為兵部尚書,總督薊、遼、保定軍務,率師數萬,橫跨鴨綠江,援朝抗倭。邢玠受命後,首先彈劾使者沈惟敬、兵部尚書石星誤國,使二人一死一下獄,隨後進入朝鮮,指揮總兵官麻貴等連挫倭寇,獲稷山、青山大捷,扭轉被動局麵。又授計都督陳璘,前後夾擊,斬首千餘級,他指揮蔚山一戰,以輕騎誘日軍入伏,出奇製勝。神宗賜邢玠尚方劍,“得誅大將以下”,後因缺乏水師支援,在島山失利。
邢玠接受教訓,大量招募水兵,第二年,他“摽劍登壇”,大會諸將,兵分三路,水路與朝鮮名將李舜臣的水師密切配合,將敵人壓縮在蔚山、泗水、順天3個地區,使其陷入困境。豐臣秀吉的死訊傳來,日軍無心再戰,士氣大減,日軍調集戰船500艘,企圖掩護逃竄。中朝聯軍立即發動強大攻勢,在露梁一帶海麵聚殲撤退的日軍,中朝戰船闖入敵陣,炮矢俱發,敵船著火,煙焰張天。中朝戰士躍上敵船,奮力拚殺,敵人紛紛落海,露梁一役,大獲全勝,擊沉日艦近百艘。陳璘乘勝揮師西進,焚毀日軍準備撤退的船隻數艘,並與陸路劉綎軍夾攻順天日軍,小西行長率餘部逃脫。此後,邢玠遣使向朝廷奏捷。
邢玠率軍凱旋回國,朝鮮軍民擁途相送,神宗“以東征功成”,加授邢玠為太子太保,蔭封一子世襲錦衣衛指揮僉事。晚年屢請歸家養母,前後上陳十四道奏疏,神宗方才允準其歸鄉,神宗改授邢玠為南京兵部尚書、參讚機務,但他疏請致使,未獲允準。邢玠與萬世德奏陳朝鮮善後事宜八項一為選將帥,二為練兵士,三為守衝要,四為修險隘,五為建城池,六為造器械,七為詣異材,八為修內治。敘各官勞績,邢玠加俸一級,疏請還藉養母,十五次上疏陳情辭任,終獲允準。
八十七歲的母親鄭氏逝世,邢玠為母丁憂守製,守製期滿,被起複為南京兵部尚書,他數次上疏推辭,這才作罷。邢玠鄉居時,力行宗族教化,設宗學、義倉,兼顧教、養;訂立宗規,並“首著族譜”。但他自矜援朝抗倭之功,招致後世譏責,邢玠在家中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臨終前,上遺疏數千言,請神宗“破黨用人、發帑罷稅”等,神宗賜邢玠祭葬,追贈太保,蔭封其一子為國子生。
喜歡史事講將1三國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史事講將1三國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