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崇禎皇帝——朱由檢_史事講將1三國明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史事講將1三國明 > 第八十四章 崇禎皇帝——朱由檢

第八十四章 崇禎皇帝——朱由檢(2 / 2)

不久,明朝皇室發祥地鳳陽被掃地王、太平王等部起義軍攻陷,明朝祖陵被燒。朱由檢聞訊後,暫停經筵,穿著素服到太廟祭告祖宗之靈,命百官修省,並處死鳳陽巡撫楊一鵬。麵對起義軍日益壯大、流動作戰的局麵,朱由檢設五省總理的差使,由已升任湖廣巡撫的盧象升兼任,與五省總督洪承疇互相配合,洪承疇負責西北,盧象升負責東南,次年又起用孫傳庭為陝西巡撫,在三人通力合作之下,明軍擒獲起義軍中勢力最強的闖王高迎祥,使“剿局”有所改觀。

明朝與後金的戰事也在持續,皇太極在“己巳之變”撤退時,曾占領關內的遵化、永平、遷安、灤州四城,此四城被督師孫承宗收複,是為“遵永大捷”。皇太極遂轉換滅明方略,不再直接攻打北京,而是一麵拔掉明軍在遼西的據點,一麵屢次派兵入塞掠奪。明軍在遼西的最前沿——大淩河城陷落,孫承宗引咎去職。

更嚴重的事態是“吳橋兵變”,山東登、萊地區士兵孔有德、耿仲明等在支援大淩河城途中嘩變,回到登州、萊州,挾持登萊巡撫孫元化抗拒朝廷。孔有德、耿仲明等成功突圍,投奔皇太極,不僅引後金兵攻陷旅順,更將紅夷大炮的技術傳到後金,後金由此開發出漢人炮兵與滿蒙步騎兵協同作戰的戰術,使明軍更加吃力,後金軍在西征蒙古察哈爾部的過程中兩次入塞掠奪,橫行宣府、大同及山西腹地。

皇太極稱帝,國號大清,年號崇德,正式建立了一個與明朝分庭抗禮的政權,隨即他又派兵入塞大掠京畿,史稱“丙子之變”。清軍如入無人之境,在掠奪了十八萬人畜後出塞,途中還留下“各官免送”的羞辱性木牌。兵部尚書張鳳翼下獄後自殺,朱由檢起用正在守製的楊鶴之子楊嗣昌為兵部尚書,拜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仍管兵部事,將解決內憂外患、中興大明王朝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楊嗣昌提出的對付起義軍的戰略是“四正六隅十麵網”,由五省總督和五省總理負責剿殺。五省總督仍然是洪承疇,而之前的五省總理盧象升,自“丙子之變”後就調任北方,接替他的王家禎是無能之輩,楊嗣昌推薦平息海盜有功的兩廣總督熊文燦,出任五省總理。這種戰略收到一定成效,西北麵的起義軍在洪承疇和孫傳庭的鎮壓下被消滅殆儘,李自成率18騎逃入商洛山中;東南麵的起義軍中勢力最大的張獻忠部接受熊文燦招安,仍據守穀城;另一支東南麵的起義軍羅汝才部也在均州投降,其他東南麵的起義軍或降或逃,農民戰爭陷入低穀。

楊嗣昌所提出的對清方針則是議和優先,以便騰出手來解決農民起義,此事由遼東巡撫方一藻和監軍太監高起潛秘密進行,但因事機泄露,引發群臣反對,議和之事便被拖延,皇太極亦第五次發兵入塞,京畿告急,是為“戊寅之變”。朱由檢急調洪承疇、孫傳庭入援,然而依然拿清軍無可奈何,清軍長驅直入山東腹地,攻陷58座城池、俘虜四十六萬人畜,從容出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清軍此次入塞對明朝的戰略格局有重大影響,盧象升戰死、孫傳庭下獄,洪承疇調任薊遼總督,率領陝西精銳之師在鬆山、錦州一線防範清軍,這給瀕臨絕境的李自成以喘息的可乘之機。張獻忠也利用熊文燦的昏庸,再舉反旗。朱由檢派楊嗣昌督師圍剿張獻忠,起初指揮左良玉在川東瑪瑙山打了勝仗,但其後連戰連敗。李自成聽說張獻忠起兵穀城後,趕往會合,不久分手,從湖廣轉進四川,再由四川轉進河南,攻陷洛陽,殺死皇叔福王朱常洵;張獻忠破襄陽,殺襄王朱翊銘,楊嗣昌聽說洛陽、襄陽陷落、二王被殺的消息,憂懼而死。朱由檢對楊嗣昌之死感到惋惜,並未追究其責任,反而殺了被認為配合楊嗣昌不力的原任陝西三邊總督鄭崇儉。接著,朱由檢以陝西三邊總督丁啟睿為督師,繼續圍剿李自成、張獻忠。

內外局勢雖然對明朝愈發不利,但尚未失控,內外局勢急轉直下,明朝加速滑向崩潰的邊緣。河南地區自崇禎以來“竟無樂歲,旱蝗相繼,災異頻仍”趨向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大量饑民加入李自成的隊伍,使其不斷壯大,開始被稱為“闖王”,牛金星、宋獻策等知識分子也投奔李自成。

李自成攻打河南省城開封,丁啟睿借口在打張獻忠而不救開封,朱由檢便起用平定奢安之亂有功的傅宗龍為陝西三邊總督,率川陝兵兩萬馳援開封,李自成放棄攻打開封,轉而襲擊傅宗龍,擒殺傅宗龍於項城。李自成與羅汝才再攻開封,朱由檢提拔陝西巡撫汪喬年為陝西三邊總督,馳援開封,李自成又擒殺汪喬年於襄城,朱由檢被迫放出關在獄中的孫傳庭,拜為陝西三邊總督。

李自成第三次圍攻開封,並在朱仙鎮之戰中殲滅督師丁啟睿、保定總督楊文嶽等所率援軍,朱由檢催孫傳庭出師救援。黃河堤潰,開封城毀,李自成不再進攻開封。孫傳庭出潼關,兵敗郟縣,退回關內,李自成攻陷汝寧,殺楊文嶽,控製河南大部,繼而轉戰湖廣。一度被丁啟睿等壓製的張獻忠,也再次活躍於南直隸,攻陷廬州,破黃得功、劉良佐部於六安,轉進湖廣。

對清的戰局也在惡化,皇太極為了入關,連年侵擾鬆山、錦州等遼西堡壘。洪承疇率五萬人從寧遠馳援祖大壽駐守的錦州,與清軍激戰後敗退,洪承疇又屢次出關救援,打退了清軍的進攻,但錦州仍然在清軍的包圍之中。兵部尚書陳新甲建議洪承疇率大軍前往鬆山、錦州一帶決戰,殲滅包圍錦州的清軍,但洪承疇主張持重,反對急速進兵。

朱由檢本來傾向洪承疇的建議,但陳新甲堅持己見,再加上從寧遠回來的兵部職方司郎中張若麒也報告清軍糧餉不繼,每天騎兵隻吃兩餐,步兵隻吃一餐,陳新甲便加緊慫恿朱由檢催促洪承疇出兵,朱由檢同意。洪承疇在寧遠誓師,接著率六萬大軍進駐鬆山,加上後續趕來的明軍,共計八總兵、十三萬兵力。皇太極親率三千精騎趕到鬆山,並派兵在鬆山至杏山之間列營,截斷明軍的聯係。洪承疇派王樸、吳三桂、李輔明等六名總兵率軍突圍,被清軍殲滅大半,於是洪承疇與總兵曹變蛟、王廷臣和遼東巡撫丘民仰被圍困在鬆山城中。

在鬆山副將夏成德的內應下,清軍攻陷鬆山,丘民仰、曹變蛟、王廷臣殉節,洪承疇被俘,堅守錦州的祖大壽降清,此外杏山、塔山二城亦被清軍攻陷。戰後,朱由檢授意陳新甲與清朝議和,不料和議泄露,再次引發群臣反對,陳新甲不但不認錯,還自認為有功,朱由檢將陳新甲下獄殺了他。皇太極見和議破裂,第六次發兵入塞,是為“壬午之變”。此次入塞的經過與之前幾次如出一轍,清軍在飽掠數月、攻陷八十八城之後,帶著三十六萬九千名俘虜和三十二萬餘頭牲畜等戰利品揚長而去,事後朱由檢又殺了兩位薊遼總督範誌完、趙光拚來頂罪。

隨著內外兩線戰事的大潰敗,明朝覆亡之象顯現,朝野人心亦日漸離散。朱由檢照例到皇極殿接受朝賀,而文班隻有內閣首輔周延儒一人,武班隻有一名勳臣。朱由檢命開門,進來的朝臣太少,過了許久才陸續有朝臣匆匆趕來,湊夠了百官中一半多一點的人數,這才勉強舉行朝賀禮。

當時,北京城已經流傳“韃子、流賊到門,我即開城請進”之語,清軍第六次入塞期間,朱由檢取出內帑數萬,發給守城將士,每人隻領二十錢,守城士兵們彈著錢說“皇帝要性命,令我輩守城,此錢止可買五六燒餅而已!”在這種情況下,朱由檢迫切渴望儘快扭轉局勢,下令以一萬兩黃金以及侯爵來懸賞李自成的首級,以五千兩黃金、一品大員的官位和錦衣衛指揮使的世職,來懸賞張獻忠的首級。

當時,明朝可倚仗的兵力隻有陝西孫傳庭和湖廣左良玉麾下的兵力,左良玉雖擁兵二十萬,但不僅不能剿滅張獻忠,還四處劫掠,並威脅南京,索要軍餉,朱由檢隻能加以安撫,卻對他無可奈何。張獻忠趁機攻陷武昌,沉楚王朱華奎於長江,建立大西政權。李自成也在襄陽自稱新順王,初步建立政權,並且提出“三年免征、一人不殺”的口號,出現了“闖王來時不納糧”的民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朱由檢便將力挽狂瀾的希望寄托在明朝最後的勁旅——孫傳庭統率的秦兵,任命他為督師,出潼關消滅李自成。孫傳庭進軍河南,起初連傳捷報,而皇太極的死訊也在此時傳入北京,明廷洋溢著國勢轉危為安、中興指日可待的幻覺。然而孫傳庭先是兵敗於汝州,接著戰死於潼關,李自成長驅入關占領西安,進而迅速控製了陝西全境。朱由檢先後派餘應桂、李化熙代替孫傳庭,但都無兵無餉、一籌莫展,儘管如此,內閣首輔陳演、吏部尚書李遇知等仍安慰朱由檢說“賊入關中,必戀子女玉帛,猶虎入陷阱”“欲據此為家”,完全誤判了形勢。

朱由檢到皇極殿接受朝賀之際,發現隻有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在場,朱由檢便下令鳴鐘開門,很久都沒人來,朱由檢準備先祭拜太廟再接受朝賀,又發現馬匹沒準備好,便依然等著受朝賀,隨後文武百官陸續趕來,站朝班時互相亂入,十分狼狽。

雄踞西安的李自成也在這一天建國號大順,年號永昌,隨後揮師東征山西,直搗北京。在岌岌可危的局麵下,遷都南京之議浮上水麵。據說在清軍第六次入塞時,朱由檢就與周延儒商量過南遷,但被皇嫂懿安太後(張皇後)阻止。左中允李明睿在德政殿接受朱由檢召見時,力勸南遷,朱由檢亦表讚成,他希望由重臣來牽頭,不過閣臣中無一提議,兵部收到李自成下的戰書,約定決戰於北京城下。

朱由檢召見閣臣,流淚說道“朕非亡國之君,事事乃亡國之象。祖宗櫛風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何麵目見於地下?朕願督師,以決一戰,即身死沙場,亦所不顧,但死不瞑目。”內閣首輔陳演、次輔魏藻德等紛紛請求代帝出征,朱由檢都不同意,最後同意由山西籍的閣臣李建泰督師。朱由檢行告廟禮,在正陽門舉行隆重的推轂儀式,親自為李建泰餞行。

李建泰未至山西,山西省城太原陷落,李自成頒布討明檄文,內稱“君非甚暗,孤立而煬蔽恒多;臣儘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要求朱由檢君臣馬上投降,可保榮華富貴。李自成在寧武遭遇周遇吉的頑強抵抗,最終還是將其擊敗,從此入京之路暢通無阻。在此期間,朱由檢想調遼東總兵吳三桂率關寧勁旅來京勤王,但因不願放棄寧遠以及餉銀不足等問題而作罷。

明廷內部圍繞南遷的爭議也公開化,李明睿上疏疾呼南遷,遭到兵科給事中光時亨的強烈反對,斥為“邪說”,內閣首輔陳演亦不讚成,左都禦史李邦華則提議太子和諸王先南遷。朱由檢見南遷爭議很大,便表態拒絕南遷,聲明“國君死社稷,義之正也。朕誌決矣!”出征在外的李建泰也上疏請求南遷,並願奉太子先行,朱由檢召見群臣議論,依然分歧很大,光時亨甚至說太子先行是模仿唐肅宗即位靈武的故事,但在談到戰守之策時,諸臣集體沉默。朱由檢先是重申“國君死社稷”,再看到諸臣集體沉默後,拂袖而起,斥責“朕非亡國之君,諸臣儘為亡國之臣!”

朱由檢封遼東總兵吳三桂為平西伯、平賊將軍左良玉為寧南伯、薊鎮總兵唐通為定西伯、鳳廬總兵黃得功為靖南伯,其餘總兵也都有升遷。與此同時,朱由檢決定放棄寧遠,征遼東總兵吳三桂、薊遼總督王永吉率兵入衛,又征調唐通、劉澤清率兵入衛,結果劉澤清不奉詔,在劫掠臨清後南奔;吳三桂手下雖有五千精兵,但因為要內徙關外軍民,拖慢了速度,隻有唐通的兩千勤王軍及時趕到,被派去守居庸關。

居庸關破,唐通投降,李自成的先鋒抵達京郊,陷昌平,焚皇陵。這一天,朱由檢一邊從容喝茶,一邊在中左門以“安人心、剿寇、生財足用”為題考選滋陽知縣黃國琦等33名地方官。接到這個消息,臉色驟變,起身入宮,朱由檢上朝詢問守城之策,君臣對泣,束手無策,甚至有人提出起用“逆案”中人,朱由檢揮淚用手指在桌案上寫下一行字(“文武官個個可殺,百姓不可殺”,一說“文臣個個可殺”),讓東廠太監王之心看過後就抹去。

當天,李自成的軍隊開始攻城,守城的三大營多為老弱病殘,毫無戰鬥力,一觸即潰。朱由檢情緒失控,他“仰天長號,繞殿環走,拊胸頓足,歎息通宵”,大呼“內外文武諸臣誤我!誤我!”最後一次召見閣臣,說“不如大家在奉先殿完事(自殺)”。李自成派已經投降的太監杜勳、申芝秀到北京城內,與朱由檢交涉,開出的條件一說是“割地講和”,讓李自成在西北割據稱王,犒餉銀百萬兩,可協助平定其他起義軍及遼東清軍,但不朝覲;另一說是要朱由檢“遜位”。總之,朱由檢沒有答應。

當天上午風雨交加,午時雨停,李自成下令繼續攻城,一群回回人打開了廣寧門,外城陷落。朱由檢得知外城陷落的消息後,欲召總督京營的襄城伯李國禎率三大營護駕,太監報告這些兵已經潰散,勸他快逃。朱由檢帶著太監登上紫禁城後的煤山眺望,發現北京城已經被重重圍困,難以脫身,便下山回到乾清宮。朱由檢召妹夫鞏永固、劉文炳帶家丁護駕,兩人回複按祖製不得擁有家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隨後,朱由檢安排太監王之心、栗宗周、王之俊帶著三名皇子(太子、定王、永王)出宮,送到成國公朱純臣等人那裡,接著與周皇後等嬪妃舉行最後的酒宴,要求她們自儘。周皇後回到坤寧宮就自縊了,袁貴妃被朱由檢砍傷。隨後,朱由檢怒吼著“為什麼要生在我家”,先後揮劍砍向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前者被砍斷手臂而昏厥,後者當場死亡,又派人到各宮催促懿安太後及西李自儘。

朱由檢召見提督京城內外太監王承恩議事,並與他飲酒。朱由檢到王承恩住處,換上大帽及宦官的衣服,手持三眼銃,帶著數百名太監先後到朝陽門、崇文門、正陽門突圍,均告失敗,朱由檢被迫與王承恩回宮,換了衣服。朱由檢親自撞鐘召集文武百官,但無一人入朝,他與王承恩登上煤山,在一棵樹上自縊,王承恩也相對自縊。據說朱由檢臨終前徘徊許久,感慨群臣中沒人陪他,又自我安慰說群臣不知道自己行蹤,然後才自縊。

朱由檢自縊當天上午,北京全城投降,李自成進入皇城,發現周皇後等女眷的遺體,三名皇子也被太監栗宗周、王之俊出賣而成了俘虜,但未發現朱由檢的去向。於是,李自成懸賞黃金萬兩搜尋朱由檢,直到發現朱由檢的遺體。他身穿藍色道袍,披頭散發,遮住了臉,右腳穿著襪子和紅方舄,左腳赤腳,胸中背心有帶血遺詔,所傳版本各有不同,共同點是表達對十七年來一事無成的自責,強調“諸臣誤朕”,最後說“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遺詔上還有一行墨書寫著“百官俱赴東宮行在”,據說朱由檢曾下朱諭於內閣,要求成國公朱純臣輔佐太子,當宦官將朱諭送入內閣時,閣臣們早已作鳥獸散,宦官複命時也找不到朱由檢所在,而朱由檢以為閣臣已看到朱諭,所以在遺詔上留下了這行話。朱由檢的遺體被運至東華門外,與周皇後的遺體放在一起,“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餘皆睥睨過之”。

李自成在明朝太監王德化等的請求下,用較好的棺材重新收殮朱由檢夫婦的遺體,埋在田貴妃墓中,隻有太監和百姓為朱由檢送葬。在這期間,自殺殉國的明朝臣子有新樂侯劉文炳,其弟都督劉文耀、彰武侯楊崇善、惠安侯張慶臻、東宮侍衛周鏡、駙馬都尉鞏永固、宣城伯衛時春七名勳戚以及範景文、倪元璐、李邦華等二十餘名文臣。其他勳戚及文武官員基本上都向李自成投降,陳演、朱純臣還帶頭勸進於李自成,不過他們隨即受到李自成的追贓拷掠,許多人在這過程中死去。

清軍入關,占據北京。清攝政王多爾袞宣布為朱由檢發喪三天,為此需要擬定廟號和諡號。這項任務被交給李明睿,李明睿擬廟號為“懷宗”,諡號“欽天守道敏毅敦儉弘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端皇帝”,陵號“思陵”。南明弘光政權也給朱由檢上了“思宗”的廟號及“紹天繹道剛明恪恭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的諡號,改廟號為“毅宗”。隆武政權改廟號為“威宗”。

第一部三國明完結

喜歡史事講將1三國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史事講將1三國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繁星落九塵 彆墅通古代,我把王爺全家養歪了 大宋潛火隊 加代故事2 奇門陽宅風水 神農奇兵之再戰江湖 大明:我最強皇孫,請老朱退位 四合院:我欲成仙,快樂無邊 我的米哈悠真不是動漫公司 禦神天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