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秦王彎下腰,撿起地上的木棍在他剛才寫的四個茴字下麵直接寫了茴字。
這個茴字是繁體字,出自《康熙字典》。
當然這會兒還沒有糠稀皇帝。
看到草字頭加上回,劉璟發誓這個字簡直是前所未見,聞所未聞。
於是劉璟直接問道:“大王是不是寫錯了?”
朱樉斬釘截鐵的說:“沒有錯,孤覺的茴字就應該隻有這一種寫法才對。”
沒等朱樉又問:“來回的回字有幾種寫法?”
來回的回,對博覽群書的劉璟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劉璟回答道:“應該有十一種寫法,大王是要臣一一把它給寫出來嗎?”
劉璟簡單的一句話,把朱樉給嚇了一大跳。
“孤還以為回字最多隻有兩三種寫法。”
“倉額,他一個人怎麼能造出這麼多的字?”
劉璟算是聽明白了,秦王不是一般的不學無術,隻能用目不識丁來形容。
劉璟無奈地長歎一聲,誰叫他命不好,攤上了這個主呢?偏偏這位爺一點都不省心,隨時都有可能鬨出天大的笑話。
劉璟無奈道:“大王說的應該是倉頡。”
朱樉哈哈大笑:“對對對,我剛才說的就是那個倉頡。”
“你們剛才都聽到了嗎?”朱樉抬手一指,指著正在一旁發呆的文盲二人組。
還沒等周正反應過來,孟波就搶先一步,大聲回答:“小老兒聽到了,大王剛剛說的就是倉頡。”
說完,還拉一下周正的袖子。
周正跟著附和道:“小人也聽到了,大王說的是倉頡造字。”
“……”
劉璟很無語,心說:“大王,大王,你這種行為跟指鹿為馬有何區彆呢?”
劉璟懶得搭理這兩個馬屁精,耐心的為秦王解釋:“自倉額造字以來,起源於春秋戰國的大篆,再到秦代的小篆和漢代的隸書,到唐代楷書正體,再到如今的館閣體。”
“一字多形,同音同義。一種字有幾種寫法是很常見的事。”
其實朱樉不知道還有一種字體是劉璟沒有提到的,那就是宋代的瘦金體,因為瘦金體是宋徽宗趙佶從大奸臣蔡京的書法當中汲取靈感自創而來。
這對昏君和奸臣的搭檔,讓劉璟覺得晦氣,索性就沒有提。
館閣體也是最近才興起來的,起因是洪武帝看過了秦王批閱的奏折,上麵的字體清晰工整又不失優雅。
看的朱元璋心情大好,於是朱元璋下旨從今往後,朝廷和各地官府行文一律按照秦王的風格書寫。
因秦王又身兼東閣大學士一職,於是這種字體被民間稱為了“館閣體”。
看著沉默不語的秦王,劉璟暗自搖頭,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個沒有正經上過幾天學的人,能在書法上集百家之所長,自成一派。
甚至還成為了大明朝的官方字體,這種與生俱來的天賦,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