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黃子澄是袁州府人氏跟他練子寧這個臨江府人氏八杆子打不著,算是哪門子同鄉啊?”
這個年月,人們的鄉土觀念跟後世不一樣。
在後世看來,隻要戶籍在同一省份,操著同一口方言都能算作老鄉。
而現在,彆說是黃子澄和練子寧的出生地隔著一個州府,就算是同一個縣出來的人,不認為對方是同鄉的也大有人在。
不然朱元璋也不會為了整合淮西集團,花大這麼大的力氣在鳳陽府建都了。
不然淮西老將裡麵一群操著鳳陽口音的,和臨淮、定遠、懷遠這三個縣口音的老將遲早得因為分贓不均鬨內訌。
朱元璋在登基之前,選擇李善長這個滁州定遠縣的外鄉人來當濠州鳳陽縣一群淮西老將的領頭羊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就是因為淮西老將之中,定遠人的勢力是最小的那一支。
隻是朱元璋做夢都沒想到的是李善長一介文臣憑著一己之力整合了整個淮西集團的老將們。
李善長以宰相之身在朝堂上跟他這個九五至尊並駕齊驅,並隱隱約約有取代他這個曾經的帶頭大哥之勢,這讓朱元璋徹底不能忍了。
隨著胡惟庸案的不斷擴大,李善長在朝廷裡的勢力已經被他給連根拔除了。
曾經盤根錯節的淮西集團,這個尾大不掉的禍患已經被他連削帶打給徹底根除了。
其中他的好兒子朱樉正是出力最大的那一個,想到這裡,朱元璋的嘴角露出了笑容。
隻要那個逆子不成天在他的跟前晃悠,朱元璋覺得那個逆子還是有可愛之處的。
哪怕是那個逆子在貴州前線按兵不動,其實朱元璋的心裡並沒有生氣。
在他看來,那個逆子跟幾個番邦小國達成上百萬石糧食的口頭約定。
朱元璋根本沒有放在眼裡,大明立國近二十載以來,各地糧倉裡麵存放著的糧食,已經快堆得的放不下來了。
要支撐他心中高達數百萬人移民的宏偉計劃,一兩百萬石的糧食根本就不夠塞牙縫的。
而且朱元璋的目光一直在注視著北方,正在漠南和漠北草原上苟延殘喘的北元王庭才是他最大的敵人。
無論在草原上還是在大明的邊陲疆域上,還有上百萬的兵力聽從北元王庭的號令。
自洪武七年以來,天下安定之後,除了零星用兵圍剿中原的北元餘孽之外,朱元璋的心裡一直在醞釀著一個震驚世人的龐大計劃。
他要用十年的時間,發動十次以上的北伐。
預計動員的兵力高達百萬以上,朱元璋要以一代人的努力,為大明的子孫後世徹底肅清來自北方草原上的邊患。
在後世,眾人皆知,永樂大帝五征漠北,為世人所稱頌。
而洪武大帝從元順帝至正二十七年到洪武二十九年,共計發動十三次的北伐之役,卻鮮為人知。
史稱明太祖北征,其中的大多數戰役,無論是用兵規模,還是最後取得的戰果都遠遠超過了朱棣的永樂時期。
隻能說永樂大帝在洪武大帝的麵前,隻有當兒子撅屁股的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