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周禮是一種等級製度,不如說它是一種社會的秩序。就像一張天大的網,把這個世上所有人的社會關係都網羅在了裡麵。”
“無論是創始人周公旦,還是衛道者孔子的本意,隻要堅持這種製度,周朝的天下才能長治久安,實現萬世一係。”
說到這裡,劉伯溫的話鋒一轉,語氣逐漸變得低沉。
“可是這世上焉能有不變之法,唯有不變之人心。人性貪婪,人心本就善變。周禮是建立在分封諸侯之上,然而也是同為姬姓諸侯的鄭莊公一箭射中了周天子的肩頭,致使周室威嚴掃地,從此,開啟了禮樂崩壞的時代。”
“當然,以上都是大王的原話。”
聽到劉伯溫又一次提起了父王,朱高熾驚訝道:“我聽母妃說父王攏共讀了不到半年的書,怎麼聽起來頭頭是道的,比楊先生還要厲害呢?”
劉伯溫反問道:“你相信這世上有生而知之者嗎?”
朱高熾說道:“學生沒有見過。”
劉伯溫笑道:“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所謂生而知之者,就是虞舜一樣的聖人,這種人不論出身高低,他們不僅集百家之長融會貫通,甚至能舉一反三,走出一條與前人截然不同的一條路來。”
“你的父王就是這樣的人,你的皇祖父亦然。”
聽到劉伯溫提到了朱元璋,朱高熾不解的問:“我聽奶奶說過父王自打出生以來就與眾不同,但是我皇爺爺在朝野的風評似乎不是……太好啊。”
“我皇爺爺真有這麼厲害的嗎?”
劉伯溫沉默了一陣,才回答:“一位皇覺寺的小沙彌認得字還不到半本經書,僅憑著一腔熱血和孤勇在亂世之中殺出一條血路。”
“不僅掃平了群雄,驅逐韃虜,收複了淪陷了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恢複了漢人江山。”
“還重現了漢唐衣冠,新建學府、大興禮教延續了華夏的道統。”
“論功績,陛下不遜於秦皇、漢武,可謂這世間的第一偉男子也不為過。”
聽到這裡,朱高熾的表情更加迷茫,他問道:“既然我爺爺是這麼偉大的一個人,為什麼全天下的士人和民間很多的百姓都不喜歡他呢?”
觸及到了一些傷心的回憶,劉伯溫沉默了片刻後,才徐徐開口:“不瞞你說,同樣的話,老夫問過大王。”
“當年,大王是這樣對我說的,要是陛下在立法和施政上,至始至終都能秉持公心的話。”
“在曆朝曆代的帝王之中,陛下稱之為千萬古一帝也不為過。”
“但是人無完人,陛下這個人的私心實在太重了,終究還是落了下乘。”
聽到這裡,朱高熾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他的眼珠子骨碌碌一轉,突然冒出了一句令劉伯溫毛骨悚然的話。
“劉師傅,我父王讓你來教導我,你該不會是往裡麵夾帶私貨了吧?”
劉伯溫的瞳孔一陣閃爍,遲疑道:“世子何出此言?老夫一直都是如實轉達,絕對沒有添油加醋。”
朱高熾點了下頭,笑嘻嘻的說:“沒有就好,聽慣了父王叫皇爺爺老不死的,老叫花子……一下子聽到這麼正式的稱呼,搞得我都有點不太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