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禮之後,他退出了簡陋如一個小院子的守備府,而郭桑岱也轉身走進偏房,在偏房的書桌上寫了一份手書,並在之後讓人乘船南下,送往了南邊。
直到半個月後,船隻帶著手書在一個海港城池登陸,而手書也被送往了城池內部的總兵府內,交到了一個人的手中。
“騎兵三百,步卒三千,人口上萬……”
“郭桑岱倒是乾得不錯,照這樣下去,恐怕能重新恢複當年奴兒乾的繁榮。”
當熟悉的聲音出現,身著常服的尤世功出現在了總兵府內,而在他手中,被錦衣衛派往奴兒乾的郭桑岱為大明建立起了一個存在於後金大後方的城池。
彆看奴兒乾隻有一營兵力,但和明軍遠征金軍困難一樣,金軍想要遠征奴兒乾也很困難。
哪怕有黑水河作為運載,兩千餘裡的距離還是讓人望而止步。
不過、郭桑岱雖然建立起了這樣的一個城池,但以奴兒乾的情況來說,這地方卻沒有辦法自給自足,隻能依靠後方源源不斷的輸血。
為奴兒乾城負責輸血的,正是在朝鮮東北部鏡城之地擔任鏡城總兵的尤世功。
鏡城之地雖然也不大,轄區內百姓不過三萬餘人,耕地十餘萬畝,但它實際上是一個中轉站。
奴兒乾城的補給從鎮江出發,走鴨綠江出海,然後在鏡城補給後,便沿岸開始北上,將物資送往奴兒乾。
眼下雖然隻過去了一個半月的時間,但在奴兒乾和鏡城、鎮江三地的船隻卻絡繹不絕的在海上行走。
“向殿下請調五萬石糧食,三萬斤鐵和三百頭耕牛給郭桑岱。”
尤世功拿著手書,轉頭遞給了旁邊的副總兵,而副總兵聽聞後卻說道:
“不如申請十萬石如何?看著速度,奴兒乾城說不定很快就能聚攏兩萬人。”
“不行……”尤世功搖了搖頭,意味深長道:
“郭桑岱雖然是歸化女真,改了漢姓,但畢竟是女真人。”
“老奴眼下還活著,你可彆忘了他是怎麼起家的。”
“糧食必須把控好,隻需要保證他們半年的量就足夠。”
“末將明白了。”聽到尤世功的話,副總兵當即退下,將奴兒乾的事情通過錦衣衛送往了鎮江。
鎮江的塘騎則是暢通無阻的走長城外,繞過遼澤北部,直接穿過科爾沁草原,將消息帶到了泰寧城。
當手書送到朱由檢手中的時候,已經是五月初一了,而泰寧城也在上直四騎衛的修築下,屹立在了科爾沁草原上。
城內夯土民居四處都是,而朱由檢則是在城中日後的衙門內拿到了手書。
對於郭桑岱的事情,他並不是特彆關心,也不指望他們能牽製金軍多少兵力。
朱由檢要的,隻是他們在歸順老奴的局麵下,從中套出不少金軍的情報,以方便日後的掃虜之戰。
不過如果郭桑岱能讓北山大量女真聚集在奴兒乾之地,這倒是對於明軍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消息。
“按照尤世功說的,撥銀子從鎮江調糧給他。”
“是!”
朱由檢將手書遞給塘騎,轉而打開了熊廷弼的軍情。
相比較郭桑岱和尤世功的軍情,熊廷弼的軍情不單純是在軍事上,而更多偏向政治。
軍情一開篇,熊廷弼就說了說這一戰的斬首數量,以及山東災民的安置地點。
從亦東河城往南的數千萬畝平原足夠他們開墾居住,明軍隻需要在沿途的各個隘口修建石堡,防止建虜走山道襲擊災民就足夠。
另外從這一戰的情況來看,明軍在遼東的補給問題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了,隻要朱由檢想,明軍完全可以在明年發動北伐。
說完這些,熊廷弼在信的末尾說了一下這一戰的軍功問題。
顯然、朱由校想到的,他自己也想到了,因此他想讓朱由檢上疏,暫時擱置他個人的功賞。
顯然這老匹夫還沒有打仗打過癮,還不想早早的領了勳爵後,在家裡混吃等死。
對此、朱由檢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隨後才放下軍情想了想遼東的情況。
這其中,遷移百姓、安置災民的事情,朱由檢相信熊廷弼和袁應泰可以配合的很好,所以不用他操心。
他在意的隻有勳爵的事情和北伐的事情。
他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眼下確實可以進行北伐之戰,並且就在明年。
但是!
這個北伐之戰必須建立在一個事情安置妥當的前提下,那就是災情。
不得不說、朱由檢耽擱了太多時間,或者說事情太多,以他的能力隻能在七年中將事情推進到這種程度。
大明最終沒在天啟六年以前解決後金,而天啟六年和天啟七年的災情具體有哪些,朱由檢個人也記得不是很清楚。
不是他沒仔細看書,而是這個階段的災情開始絡繹不絕的爆發,多到他個人都記不住的程度。
他唯一可以確信的是,災情不會像曆史上一樣嚴重。
這其中,尤其是福建、廣東、陝西三地。
福建和廣東的問題很清晰,實際上就是人口太多,耕地不足而導致的糧食價格暴漲,之後引發民變。
至於陝西則是因為連續的大雪、大旱,導致百姓顆粒無收。
前二者的災情,實際上已經被朱由檢在移民實邊的手段中解決了大半。
眼下的福建和廣東兩省,向舊港遷移百姓之人數已經達到了一百八十多萬,向琉球則是多達二百萬。
儘管朱由檢不知道福建和廣東人口多少,但再誇張也不會超過一千五百萬人。
也就是幾番遷移下,兩省近五分之一人口被遷走,內部的土地兼並和糧食問題大大降低。
哪怕明歲爆發災情,那隻要朱由檢留好足夠多的糧食,利用常平倉來平抑糧價,同時進行大舉遷移百姓南下的政策,那二省的民變問題就很輕鬆的能解決。
至於陝西,旱情爆發之初在陝北,而眼下的陝北已經被朱由檢遷移走了一半的人口,甚至更多。
延安府賬麵上隻有不到三十萬百姓了,加上朔方府頂多五十萬。
以大明朝的財力,想要賑濟這五十萬百姓還是比較簡單的。
唯一的問題是,陝北的大旱要持續十一年之久,而朱由檢不可能連續無償對他們進行十年賑災。
“守法!”
朱由檢對門口喊了一聲,下一秒孫守法黑熊樣的身軀就擠進了書房內:“殿下?”
“把這份圖紙交給工部,今歲秋收之後開始進行河套至關中,關中至河西的驛道擴建,修葺。”
朱由檢轉身走到書架麵前,拿出一份自己規劃好的圖紙,並且遞給了孫守法。
孫守法打開看了一眼,發覺自己看不懂後,連忙作揖退出了書房。
朱由檢看著他離去的背影,算了算賑災的錢糧,隨後想了想今年燕山畢業的學子們,最後隻能皺了皺眉。
今歲的燕山學子,除了少部分可以進軍備院的人才,以及進第三、第四學府的人才外,其餘人他準備投入到工部,成立一個臨時的衙門。
把錢糧交給大明的官員胥吏拿去賑災,他可不放心。
倒是這五萬多燕山學子,如果成立一個賑災司,並且每隔兩年不斷的調換新人的話,想來可以避免更多貪汙的事情。
這麼想著、朱由檢繼續研墨,隨後寫了手書一份,讓孫守法送往了燕山學府。
做完這一切、他大概心裡有了一個數,那就是明歲的錢糧能不能進行掃虜之戰。
“七月到八月之間開打,應該沒有問題……”
算了算錢糧,朱由檢還是決定在七八月間開打,因為這麼一來,如果打成持久戰,那十月份賦稅也收上來了,明軍可以步步為營的推進。
況且明代的災情、多發於上半年和雨季,因此隻要熬過這段時間,也就大概知道能不能北伐了。
北伐的事情他心裡有了一個準數,接下來就需要解決熊廷弼口中的勳爵問題了。
實際上這個問題在他看來不是問題,因為朱由檢已經準備在日後不扶持文官參與軍事了,因此他需要解決的隻有熊廷弼等五人的問題罷了。
朱由檢還是準備讓五人正常授爵,隨後繼續在軍中做事。
大明朝的敵人還很多,他熊廷弼也才五十八歲,還可以再打個幾年。
等到他六十五的時候,如果不想打仗了,那回湖廣老家養老倒也不是不行。
至於孫傳庭、洪承疇、楊文嶽、吳阿衡四人,他們的官職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這點不用朱由檢擔心。
他唯一在意的就是孫傳庭和洪承疇兩人什麼時候可以用,誰先用。
目前看來、朱由檢還是準備先用洪承疇去對付安南,尤其是在四川爆發旱情的時候。
總的來說、在小冰河大旱下,四川由於長江和盆地的地形,實際上除了川東經常遭遇災情外,其他時候都比較滋潤。
加上糧食畝產二石有餘,水利工程完善,整個小冰河四川最大的受災人數也不過就是二三十萬人。
這點人數,剛夠明軍收複安南的民夫數量。
等打完了安南,還可以將他們就地安置,一舉兩得。
想到這裡、朱由檢也手書一份,讓人送往了雲南。
算起來、雲南的水泥工廠應該都建立起來了,在水泥的加持下,修建一條通往安南的驛道倒不是什麼難事。
這麼想著、朱由檢哼著小調走出了書房,而幾份書信也分彆送向了他們應該去的地方……(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