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電能做些什麼?
張啟現在就是手握寶藏而無法利用的絕佳體現,但凡多讀幾天書也不至於現在除了能想到【電椅】以外其他任何想法都想不出來的地步。
所以他乾脆不想了,將自己的經驗以及電可能利用在某處的想法記下然後交給了騎砍世界的學者。
專業的事情專業人做。
他,隻負責提出要求。
當然,這其中跟電的誕生過早也是有關係的,光是有電不行,還需要電線之類的基礎製造業。
研究發電機用的銅線前期小打小鬨還沒有什麼問題,但一旦要將電力進行使用,那所需要的基礎行業就太多了。
而目前這個時代,這些行業如果成立的話那便隻能負責於一個項目,這有些太雞肋了。
慢慢來吧,還是那句話,給子孫後代積攢經驗也是可行的。
船隻上,張啟對自己當初將騎砍世界定性為科研基地的舉動,再次自豪。
這可比打打殺殺好用太多了。
遼河。
一艘比三桅帆船還要大上些許的船隻航行著。
這是遼寧船塢今年最新生產改進的船隻,第一艘送了張啟,以做君王座駕。
船體結構依舊與尋常的三桅帆船類似,隻不過在兩側船體的吃水線上施加了新的工藝。
鋼板。
鋼板包裹了船體的下半身一直蔓延到了撞角之上。
這是楊迪生在實驗鋼鐵船隻的可行性,也是鋼鐵船隻係列所誕生的第一批船隻類型,目前隻有兩艘,一艘給了張啟,另外一艘送去了海軍那邊。
對於此等大耗鋼鐵的行為,張啟非但沒有阻止,反而舉起了雙手雙腳讚成。
很巧啊。
騎砍世界開始了蒸汽機的研究,而外界楊迪生也開始了鋼鐵船隻的研究。
這叫啥?
這就叫雙向奔赴。
張啟的腦海中在看到這艘船的時候就想到了蒸汽動力船。
這可是真正的,可以擺脫風力限製的好東西。
能讓遠航的船在大海上航行的距離更遠,不在依賴於海岸的庇護。
這是好事,張啟沒理由去阻止。
況且,陸地上也急需一種能遠距離移動的交通工具。
東北這塊土地太大了,就目前張啟能利用上的不過幾分之一而已,更遠的雖然已經在他的掌控範圍之中了,但人過不去也沒轍。
而提升鋼鐵需要的最佳途徑就是去使用它。
一切的技術改進都源自需求。
有了需求,便會讓人產生頭腦風暴。
蒸汽動力。
火車。
鐵路。
交通網。
隨著船體的起伏,張啟坐在一個有窗的位置望著河麵。
沿途已有煙火氣。
那些是從河運上謀得了生計的人所住的地方。
這些人中有漢人,有扶餘人,肅慎人,還有匈奴人,以及大量的隱戶。
一個隱戶的出山往往會帶動越來越多的隱戶出山,久而久之,遼河兩岸便陸續有了村落。
當然,在他們露出了蹤跡後,遼東,遼寧兩地就已然派出過官員對他們進行登記,如今他們已經是張啟治下得子民,村製也是完全按照常春遼寧兩地的村製建立的,同樣,遼寧方麵也派出了村管與治安民兵。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