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八日,戚山腳下。
“都排好隊,不要擠,更不準插隊!”
在山腳下一處名為東高村的小村子裡,戚山寨二當家洪祿站在一處高台上,正大聲呼喊著,手下二十名土匪連同前隊眾人都在忙碌著,在村子裡維持秩序、生火煮粥。
東高村因為地處戚山東麓,村子地勢高於周邊而得名,村子裡的百姓有七十多戶、三百多口,也算是左近比較大的一處村子了。
此時村中百姓幾乎都聚集在打穀場上,排成了四條長長的隊伍緩慢蠕動著,在四個隊伍的前方,是四口已經滾開的大鐵鍋,裡麵煮著香氣四溢的大米粥。
“村子裡早就揭不開鍋了,衙門的官差沒來救濟,戚山上的土匪卻下山施粥了,真是不敢想啊!”
“誰說不是呢,這年月能給口吃的,那就是活菩薩了。讓我這老婆子說,彆管是土匪還是官差,誰給飯吃誰就是好人。”
“哎,隻歎咱們年年勒緊脖子交糧、交稅,可是遭了災官府卻不管咱們!”
隊伍中的村民談論著,言語之中滿是對戚山寨的感激,以及對官府的不滿。可是在洪祿等人進村的時候,這些村民還畏懼不已,甚至有人想去留城縣報官,現在想來也是可笑、可歎。
“二當家,這麼施粥得需要多少糧食啊,就算咱們寨子裡存糧足夠,也不是這麼個吃法啊!”
前隊隊長徐明宇忙完走到洪祿身旁,看著四口大鐵鍋憂心忡忡的說著。
洪祿說道:“寨主怎麼吩咐,咱們就怎麼乾,彆的不用多想,難道寨主還能有錯?”
徐明宇點了點頭,隻是心中還是有些心疼,於是說道:“不知道寨主去了哪裡?”
“就在北麵的崔村,那邊也在施粥。”
洪祿指著前麵的粥棚說道:“寨主說了,眼下施粥隻是救急,這些村民想要頓頓吃飽,就要拿東西來換糧食。”
劉煬的計劃隻對洪祿詳細說過,徐明宇等幾個隊長並不知道,於是徐明宇問道:“寨主想效法田家的辦法斂財?”
洪祿瞪了徐明宇一眼,說道:“寨主可學不來田家的辦法。”
隨後洪祿低聲說道:“寨主想收編這兩個村子,這些村民想吃飽飯,要麼出錢,要麼出力!”
徐明宇點了點頭,心中也明白劉煬這是要開始擴張戚山寨的實力。
正說話間,二人看到一隊人馬進入了東高村內,劉煬從馬車上下來,看到村中百姓秩序井然,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
“寨主!”
洪祿和徐明宇快步走過去,簡單稟報了情況,劉煬說道:“等一會兒施粥完了,讓村中百姓集中起來,開始登記造冊。”
“是。”
劉煬不是善人,喝了戚山寨的熱粥,那就要為戚山寨賣命,公平合理。
不多時,已經吃飽喝足的村民集中在打穀場內,開始在徐明宇等土匪的指揮下,一家一戶的排隊登記。
負責登記的抄手還是劉煬派人從縣衙借來的書吏,這也算是自己“投靠”知縣李京奎後,雙方的第一次合作了。
“叫什麼?”
“陳瑜。”
“家裡情況如何?”
“家裡隻有母親,還有三畝薄田,一間破屋。”
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壯小心翼翼的說著,眼光不時瞥向不遠處的劉煬、洪祿,心中暗道:“這些人看起來也不像是土匪啊,至少比之前的田家人和善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