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高村的村民世代以種地為生,祖祖輩輩都是土裡刨食,靠著村子周邊為數不多的耕地過活。可是隨著村西的工坊建成,村中百姓的有了新的營生。
“陳大娘!”
一大早,在陳瑜家門口,一個跟陳瑜年紀相仿的婦人敲了兩下門,陳瑜的母親便急忙出來笑臉相迎。
“是喜娘啊,有事嗎?”
喜娘姓李,是陳瑜家的鄰居,家中父母早亡,隻剩下自己靠著給鄰裡縫縫補補、打雜度日。
“大娘您聽說沒有,村西的工坊招工了,我想去試試,大娘也一同去吧。”
陳母擺手說道:“我可不去,家中這幾畝薄田都操持不過來,再說了......”
陳母低聲說道:“那工坊是做什麼的咱們都不知道,又是戚山寨開辦的,怕不是什麼醃臢之所,喜娘還是不要去了。”
喜娘笑了起來,說道:“大娘太小心了,我剛才去看了,說是做勞什子肥皂,每月發工錢,一兩銀子呢,還管兩餐飯食!要是我能被招上,往後的日子就好過了。”
陳母聞言也有些心動,隻是不願家中土地荒廢了,隻是不住地搖頭,喜娘臨走的時候,陳母還再三囑咐要“小心”。
喜娘答應著,隨即再次來到工坊大門口,此時這裡已經聚集了二、三十人,有東高村內的婦人,也有上了年紀的男子,甚至還有十幾歲的半大孩子。
“工坊隻招收十六歲以上,六十歲以下者,男女不限,年齡不符的,就不要在這裡排隊了!”
一名駐紮在村子裡的土匪大聲說著,幾個年紀不符合的村民失望的離開,其餘眾人則期待的排著隊,一個一個的麵試、登記。
很快輪到了喜娘,一番詢問後,負責登記的縣衙書辦給喜娘登記造冊,揮手讓喜娘進去。
“這就選上了?”
“嗯,現在工坊正缺人,進去之後好好乾,要是乾不好,就會被辭掉的。”
“是,小女子一定儘心儘力。”
喜娘歡喜的進入工坊,隻見院子裡已經有十多人了,幾個土匪正在給眾人分配活計。等了一會兒,一個土匪指著喜娘說道:“你到後院去,那邊有人具體告訴你需要乾的事情。記住:每個人隻負責自己需要乾的事情,不能打聽其他人負責的事,也不能透露自己乾的內容,一旦被發現不但會被辭退,而且還要被嚴懲!”
喜娘急忙答應著,跟著兩個同樣被安排在後院的村民向裡走去。
“這裡不是工坊嗎,怎麼如此嚴格,彆不是做什麼亂法紀的事情?”
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漢擔心的說著,另一個十七、八歲的男子說道:“應該不是,我剛才在院子裡看到那些土匪在搬運豆油,還有大袋的草木灰,這些東西能做什麼亂法紀的事情?”
三人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後院,一個土匪將三人帶進屋子內,指著一口鐵鍋說道:“這就是你們需要做的事情了。”
這個土匪就是第一批跟著劉煬試做肥皂的,此時在給喜娘三人講解著進行皂化反應的要點,新娘三人從未接觸過這樣的事情,此時聽得非常認真。
“這樣昨晚了,就是那個什麼肥皂?這好像跟大戶人家用的皂角膏有些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