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棉布工坊。
紡紗工坊和棉布工坊的修建進度非常快,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完工,兩處工坊也隨之開始全力生產。
這一日黃昏時分,黃芸和同一組的紡紗女工吃過晚飯,一起走出了紡紗工坊,一天的辛苦勞作讓眾人非常疲憊,但是幾人的心情卻很好。
在工坊內可以解決一日三餐,不但主食管飽,而且每三天有一頓葷腥,這樣的水平已經比沛縣、留城縣的普通百姓高出許多,就連一些小門富戶也達不到這樣的水平。
所以黃芸等女工雖然上工很累,但是卻依舊賣力,生怕乾不好會失去當下的這份工作。
“黃芸快看,棉布工坊那邊出布了!”
黃芸和幾個同伴在等馬車的時候,不遠處的棉布工坊正在出貨。有了紡紗工坊全力生產,棉布工坊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優質棉紗,這幾天就已經織出了一批優質棉布。
“這麼快就賣出去了?”
黃芸有些不敢相信,工坊正常開工也才幾天而已,棉布工坊就找到了買家?
“黃芸你是沒去過留城縣那邊,所以不知道,咱們這兩處工坊都是戚山寨的產業,人家劉寨主手裡還有西山號這樣的商號,聯絡的商賈多的是,不但有徐州府、兗州府的商賈,就連南京城、揚州府等地的商賈都會過來買貨,順帶買些棉布回去也是正當。”
黃芸震驚的點了點頭,想不到戚山寨的勢力如此龐大,對於自己這樣的小民來說,已經可以用龐然大物來形容了。
隻不過黃芸不知道的是,即便戚山寨的各處工坊生意興隆,可是與江南的絲綢商、山西的“晉商”,以及福建等地的海商相比,戚山寨依然是不值一提的,作比較的話,就好像是粟米粒與西瓜,當然戚山寨是粟米粒。
“生意好久行,這樣咱們就能長久的乾下去,家裡也能寬裕許多。”
黃芸心中想著,臉上也掛上了笑容。
這時車夫在不遠處大聲說道:“上車了,今日要快些,送完諸位,我等還要連夜去送貨呢。”
黃芸等人急忙上了一輛馬車,前後的馬車上也很快坐滿了女工,十幾輛馬車隨即先一步出發。
一個女工詫異的問道:“大晚上的還要去運貨,咱們工坊的生意好成這樣了?”
車夫一邊趕著馬車,一邊笑著說道:“不是給工坊送貨,而是去留城縣的西山號。你們不知道,西山號要在沛縣開設分號了,這兩日就要把貨物備足,所以要連夜從那邊的倉庫運貨過來。”
黃芸說道:“西山號?我聽說肥皂就是西山號在賣,以後咱們用肥皂,就不用托人從留城縣帶來了。”
“何止是肥皂,還有便宜的私鹽,以及西山號從江南各地商賈進來的各種雜貨。諸位在工坊內做工,手裡都有工錢,以後可以去西山號轉轉,東西可多了。”
眾人說著話,六裡的路程很快就走完,黃芸等人在南門外關廂下了車,三五成群的進城回家,沿途的行人百姓見到無不投來羨慕的目光,一些上了年紀的婦人更是故意大聲說道:“哎呦,工坊的女工下工了,真是羨煞人了,每日三餐好吃好喝,還有八錢銀子的工錢,比那些風吹日曬、土裡刨食的漢子都要強,真好!”
黃芸等女工聽了都是心花怒放,連帶著臉上也覺得有了光彩,走起路來更是挺胸抬頭,據說不少的女工回到家中,連說話都要大聲幾分。
黃芸一路往家裡走,在街上看到了一處正在裝飾的鋪麵,上麵的牌匾赫然寫著“西山號”三個大字。
“原來西山號開在了這裡!等開張了,我也去看看,置辦些持家的東西,讓公婆也欣喜一番。”
懷著自己的心思,黃芸回了家,而在沛縣西山號的門口,戚山寨商事房主事趙富山正在和一個掌櫃模樣的男子說話。
此人三十多歲的年紀,名叫梁東業,原本就是沛縣城內的雜貨鋪掌櫃,一個月之前開辦的店鋪被趙富山買下,連人帶店都歸了西山號,如今被趙富山任命為西山號沛縣分號的掌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