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絕非是到現在。
明明動蕩結束了,朝局與大勢都在悄然變動下,天子會如此糊塗的,去做讓人覺得跌份的事。
有這種想法的,不止蕭靖一人。
“快叫安國公坐下。”
寶座上,楚淩麵露關切,伸手對殿前勳衛道:“安國公病情剛好些,不可如此激動,昌封,你杵在那裡做什麼,快去!”
“臣遵旨!!”
昌封當即抱拳喝道,隨即便眼眶微紅的朝自家祖父走去,他知道,天子從沒有忘記過自家祖父。
原本安靜的大殿,此刻熱鬨起來。
宗川、昌黎、曹隱、董鴻、上官宏各懷心思的被攙扶著朝擺好的座椅走去,這期間有人想說些什麼,但見到坐於錦凳的徐黜,自始至終就沒有站起來,想張口講的話,此刻卻停了。
最終宗川幾人,皆坐到禦賜的座椅上。
獨徐黜沒動。
“慶國公,為何不動?”
楚淩向前探探身,關切的看著徐黜道:“可是對這座椅有不滿意的地方?要是有,那就對朕講,朕命人去改。”
“稟陛下。”
在道道各異注視下,徐黜微微低首道:“老臣上了歲數,有些念舊,對陛下所賜座椅,老臣不敢有不滿意,老臣想對陛下懇請個恩典。”
“說。”
楚淩微微一笑道:“慶國公乃我朝肱股,在社稷麵臨危機時,那是立有大功的,想要什麼恩典,隻管講。”
“老臣想請陛下,允老臣將所賜寶座,帶回府供奉起來。”徐黜不急不躁的說道:“在太極殿,老臣坐太皇太後所賜錦凳即可。”
“朕當是什麼,允了。”
楚淩笑著回道。
還真是老狐狸啊,做事滴水不漏啊。
彆看楚淩這樣講,但在他的心底卻生出唏噓,那雙眼眸更是盯著殿前,一些人的細微變化,全都在楚淩視線內。
“有本即奏,無本退朝!!”
可徐貞的聲音響起,卻打斷了楚淩的思緒。
看,這就急了。
楚淩很想笑,但他必須要忍著。
他很清楚此刻的徐貞,心底在想些什麼。
站在徐貞的角度,自己的所作所為,就像是笑話一樣,如此不加掩飾的拉攏人心,還是在她眼皮子底下,這簡直是太拙劣了,也太糙了。
可徐貞錯了。
她錯估了形勢!
更錯估了人心!
如果沒有韓青領軍凱旋歸都,繼而發生的種種,如此使用這種手段,的確是拙劣的,也很粗糙。
可偏偏一切,都在按楚淩預想的發展。
這就不是拉攏人心那樣簡單了。
看似是幾把椅子罷了。
但實際卻暗藏玄機啊。
特彆是徐黜跟自己的對話,讓楚淩篤定一個想法,自己掌權親政的標誌之一,就是要扳倒徐黜。
不然天子威儀就深入不了人心。
“臣有本奏~”
在這等氛圍下,朝班中響起一道聲音,跟著就走出一人,楚淩看了眼,就沒有了興趣。
他駕臨太極殿,涉足這場大朝的目的,已經達到一半了。
對於這奏對之事,楚淩一點興趣都沒有。
這場大朝為何召開,楚淩太清楚了。
還不是韓青晉升國公一事所致。
太皇太後孫黎頒的詔,韓青委婉辭讓,反倒是自己頒的詔,韓青卻接下了,看似賞賜都一樣,甚至連講的話都一樣,但這造成的影響卻不同。
徐貞召開這場大朝,是有她的目的在的。
同理。
來參加這場大朝的中樞文武,也都有各自的目的,這就注定這場大朝,必將圍繞著一個點展開。
即動蕩後的秩序,到底該如何明確。
所以各方必然會各顯身手。
但也是在這一前提下,很多人在大朝召開前,得知太皇太後沒有駕臨,這又產生了微妙變化。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話一點都不假啊。’
坐在寶座上的楚淩,心思全然不在大朝上,此刻的他,腦海裡浮現的是他的祖母,對這位老人,他是愈發敬佩了。
在過去那動蕩下,針對於動蕩後的秩序,她老人家早已提前布局了。
原征北大將軍曹隱,原征南大將軍董鴻,原南軍大將軍上官宏悉數退位讓賢,固然南軍大將軍叫徐恢接任了,這進一步增強了徐黜一派底蘊。
父子倆,一個是當朝權相,一個在中樞手握重兵,換作任何一位有想法,有性格的上位者,都絕對不能接受的。
可偏偏孫黎接受了。
但這種接受,是換取四征大將軍的更迭,一個無形的樊籠,早在那時就紮下來了,這代表著什麼?
楚淩看著落座的曹隱、董鴻、上官宏幾人。
過去鬥而不破的境遇,哪怕有誰不在了,也不會因此導致大虞邊疆動蕩,這就是在給楚淩鋪路!
“允!”
“駁!”
楚淩的耳畔,不時響起徐貞的聲音,在太極殿召開的大朝,似乎又回到了徐貞的掌控下,這也是她最初所想的。
但事實卻非這樣。
楚淩雖說看不到帷幔後,二後究竟是何種表情。
但楚淩卻能猜到一二。
他那位皇嫂,這個時候恐有些不高興吧。
固然在禮法宗規上,皇太後徐貞,是王琇的母後,是要尊重的,但過去三載,發生的事太多了,以至有些東西在悄然間改變。
‘爭吧,鬥吧,朕不急,朕期許的時機還沒有到。’
對於這些,楚淩很快就拋之腦後了。
作為上位者,尤其是皇帝,最忌諱的就是親自下場,鬥贏了,是應該的,誰叫你是皇帝啊,你要是輸了,這反倒不正常,所以鬥輸了,底下的人就有想法了,畢竟敬畏與懼怕消失了嘛。
所以本該是最急的楚淩,這個時候反倒是最不急的,因為這場大朝,在他的影響下,已經朝未知的方向傾斜,而這恰恰是楚淩想要看到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