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無聲到來。
大興殿燈火通明。
楚淩倚著軟墊,斜躺在羅漢床上,手中是一份考卷,儘管他已禦覽過很多次,但如今仍在看。
而在一旁的小桌,還擺放有幾份。
要定狀元郎、榜眼郎、探花郎了。
可是現在的情況,是這幾份考卷所寫,都是不分上下的存在!!
殿試沒有召開前,楚淩也曾有過擔心,基於科貢選拔之上,又設一道考試,且是以策論的方式,對參加殿試的新科貢士進行選拔,萬一結果太差強人意怎麼辦?
凡事都要想到好壞兩麵。
一個能推出來的都沒有,這是楚淩想到的最壞結果。
不過,隨著數十份考卷脫穎而出,楚淩就知一點,他所謀的殿試新製,能夠立得住跟腳了。
這些考卷所寫,是楚淩印象最深刻的。
一句話概述,即寫這些考卷的新科貢士,是處在不同出身,不同環境,不同經曆下,將他們所知所見所聞,通過治國策這一考題,以各自的角度指出大虞現有的一些積弊與問題,並對此提出了有見解的解決辦法。
甚至有些見解啊,是與楚淩想做的不謀而合!!
儘管楚淩對這些人了解不多,但因為他們所寫策論,已讓楚淩想好了他們的去處,如果在後續的仕途中,他們能經受住一次次考驗與挑戰,那麼他們的仕途之路,會按著楚淩所鋪設的一路向上。
這就是天子門生的優勢!
“陛下,金山駙馬來了。”
在楚淩思索著,究竟該怎樣定三鼎甲之際,李忠低垂著腦袋走進殿,行至禦前,畢恭畢敬的作揖行禮道。
“宣。”
楚淩言簡意賅道。
李忠低首退出殿,不多時,穿著官袍的尹玉,低首走進殿內。
“臣…尹玉,拜見陛下!”
身材高大的尹玉,抬手朝天子作揖行禮。
“傳臚大典籌備的怎樣了?”
楚淩放下考卷,向前探探身,看向尹玉道。
“稟陛下,皆已安排妥當。”
尹玉語速平緩道:“此次大典所需一應禮儀流程,還有對應的人,皆按陛下的旨意反複明確。”
“臣有信心,辦好這場大典!”
“你應該清楚,這場大典對於社稷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吧?”楚淩伸手端起茶盞,打量著尹玉道。
“臣清楚!”
尹玉作揖道:“陛下為社稷慮,故而在科貢選拔之上,增設殿試,以完善中樞掄才之製,但是這件事,朝野間對此有異者眾多。”
“臣雖不知他們是基於何等心思才這樣的,但臣卻知一點,中樞掄才取士,乃是國之根本所在,傳臚大典的順利召開,就是向全天下明確一點,陛下,中樞,對此是極其重視的!!”
是個聰明的人。
楚淩呷了口茶,頗為讚許的打量著尹玉。
能夠把問題看的這樣透徹,關鍵是能邏輯清楚的講出來,這就叫楚淩對他這位姐夫高看一眼。
在一眾駙馬之中,太祖朝的也好,太宗朝的也罷,楚淩所看重的就這三位,武安駙馬劉諶,永寧駙馬羅織,金山駙馬尹玉,三人的脾性不一樣,做事風格也不一樣,但是有一點卻是相同的。
不是皇親國戚這層身份。
而是他們大事不糊塗,能拎得清是非!
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
但那又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