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1日。
班頓島。
第三造船廠。
全封閉船塢中,十幾個員工站在頂部的控製台裡麵,看著腳下的龐然大物。
設計師伊諾,還有工程師黃偉達等人,此時就在控製台裡麵。
黃偉達看著船塢中的水位正在上升,船體正緩緩地浮在水麵,他露出欣慰的表情:“終於完成馬六甲號的建造了。”
“第一艘真要拿去當運輸船嗎?感覺好可惜呀!”伊諾也對於自己設計的巨艦感到欣喜。
黃偉達搖搖頭:“沒有辦法,現在公司的戰艦已經足夠多了,以各大造船廠的產能,沒有必要全力堆戰艦。”
目前智人公司服役的戰艦,分彆是:
太平洋級戰列艦3艘。
大呂宋級兩棲攻擊艦13艘。
呂宋級兩棲攻擊艦11艘。
馬尼拉級護衛艦7艘。
金槍魚級攻擊核潛艇3艘。
虎鯨級戰略核潛艇6艘。
另有蘇門答臘鱷級登陸艦8艘、虎蟹級氣墊船30艘、藍鯨級補給艦3艘、藍鯨級特種艦1艘,海犁號航道疏通船1艘。
這個規模已經非常龐大了,而且智人公司今後10年左右,每年仍然會以1~0艘的規模造艦。
這個造艦速度,其實已經暫時退出了戰時機製了,如果還按照之前的戰時機製,造艦規模會提升十幾倍。
畢竟智人公司在造船技術上,應用了太多新技術、新材料了,導致造船速度飛快。
總部經過研究和討論,認為有必要調整當前的生產任務,不能繼續將重心放在戰艦上,而是要兼顧民用領域。
這就有了伊諾和黃偉達等人腳下的這艘新船——馬六甲號。
馬六甲號就是馬六甲級的首船,這艘船為10萬噸載重噸的集裝箱運輸船,大小和太平洋級戰列艦差不多,裝備三台小型的釷基熔鹽核反應堆。
沒有錯,馬六甲級運輸船是核動力的。
之所以搞核動力運輸船。
一方麵是為了減少石油天然氣的消耗,減低運輸成本。
另一方麵,則是為了儲備足夠的戰艦備用船,馬六甲級的船體由於使用了大量新材料,雖然沒有配備裝甲,但其綜合性能,仍然比航母船體的強度高出0~30%。
也就是說,在有必要的時候,智人公司完全可以將馬六甲級運輸船改造成為馬六甲級兩棲攻擊艦、武裝護航航母、特種戰艦之類。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在非戰爭時期,維持太過於龐大的戰艦規模。
目前第一批的馬六甲級運輸船,一共建造了4艘,其中兩艘今天下水,另外兩艘下個月中旬下水。
黃偉達看到船體穩定下來之後,拿起對講機吩咐道:“測試組開始進駐。”
“收到。”
一台吊機將一個特製的人員艙吊到甲板上,1名測試組員工從人員艙中走出來,進入了運輸船的駕駛艙中。
其他組測試員也陸續登上了馬六甲號。
很快船塢閘門打開。
三台核反應堆中的其中兩台開始運行起來,另一台則作為備用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