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斯埃爾南德斯來到自己的實驗艙。
這個實驗艙是埋設在月壤下麵的,為了安全考慮,哥白尼基地的艙室很少直接暴露在地麵,都是掩埋在月壤之下。
當初準備建設哥白尼基地的時候,太空事業部就組織了大量專業人員,研究了各種方案。
那些科幻片中,看起來高大上的基地城,第一時間被淘汰了。
原因非常簡單。
這是真的月球基地,而不是拍科幻片,必須考慮安全和實用性。
那種直接暴露在地麵的基地,遇到太陽風、高能中子、高能射線和小行星,隻能靠自己的外殼硬抗,這顯然是最愚蠢的方案。
畢竟這是月球,不是空曠的近地軌道和同步軌道之類。
既然是月球,那就要因地製宜,充分利用月球的原材料,減少宇宙飛船在防護設施上的載荷占比,從而到達利益最大化。
因此第一批發射到哥白尼環形山的火種飛船,都是特殊改造的專業型號。
比如:火種—掘地者。
掘地者整個機體可以展開機械足,如同蜈蚣一樣的節肢動物行走。
之所以設計成機械足,主要是因為月球重力隻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加上本身沒有厚重的大氣層。
如此一來,機械足一樣可以輕鬆支撐其整個機體,也可以在各種地形快速移動。
不過這並不是掘地者的核心功能,掘地者顧名思義就是挖掘設備,這東西可以輕鬆挖掘出深度6~7米的渠道。
然後就輪到火種—搬運者出場了,這個型號是專門為搬運其他火種飛船而設計的。
搬運者將著陸的火種飛船搬運到渠道之中,然後掘地者將挖出來的沙土,重新填回渠道。
每一個艙室上方的沙土層厚度,都在1~米左右,這可以確保高能中子、高能射線、太陽風無法襲擾到艙室。
而艙室也不需要配備磁場護盾係統了。
至於小行星,哥白尼基地的解決方案是引導墜落,就是通過布置在月球的監控係統,監控周邊軌道上,可能墜落在哥白尼環形山附近的小行星,然後發射一些姿勢控製發動機,附著在小行星上,引導小行星墜落在其他區域。
這種方案雖然麻煩了一點,但總比使用氫彈硬炸好。
而埋設在地下的哥白尼基地,由於減少了很多防護設施,讓其工作設備和生活設施的比例提高了不少。
此時懷斯埃爾南德斯通過電動車,在地下隧道中行駛。
他的電動車其實就是一輛類似於老頭樂的小電動汽車,而隧道也通過掘地者挖掘出來的小隧道。
之所以不將艙室連接在一起,同樣也是為了安全考慮。
基地的艙室以10個為一組,一組布置在一個區域,每一組之間距離00米左右。
通過這條小隧道,懷斯埃爾南德斯就來到了自己的實驗艙門口,先將電動車放在一旁的地下車庫中。
他進入快速清潔區域,將宇航服上沾染的塵土清除掉,然後進入換裝區。
重型宇航服自動解除,將懷斯埃爾南德斯從宇航服內彈出,他又站在實驗防護服的著裝機中,頓時一層仿佛果凍一般的膠體,從設備中流出來,然後迅速附著在他的生物基甲上,兩者完成了連接和組合。
整個人仿佛“胖”了一圈,儘管生物基甲有不弱的防護力,但實驗室的情況,存在一些未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