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
土衛九。
這是一顆比較奇特的星球,因為它並不是土星的親兒子,而是後來抱養的。
這顆衛星的直徑為200公裡,表麵由岩石和水冰組成,反射率比較低,距離土星有1290萬公裡。
冰冷。
幽暗。
枯寂。
是土衛九的主題色。
然而就在這顆寂靜的暗冷星球上麵,一顆彗星撞在了土衛九的地表上。
半徑50米的彗星,瞬間造成了不小的撞擊坑。
被彗星殼體包裹著的文明火種,內部有特殊的防護層,可以避免在撞擊過程中,損壞核心的文明火種。
就在完成撞擊任務之後。
文明火種的保護層還有大約37左右被碎裂,確保了文明火種此時可以安然無恙的呆在撞擊坑底部。
[撞擊緩衝保護結束……]
[磁場探測係統啟動……重力場探測係統啟動……電磁波被動接受係統啟動……]
[外部信息完成第一階段的檢測,開始對該星球進行解析……解析完成,星球評級如下……]
[星球重力低;距離主序星比較遠,光照強度不足;距離主行星比較遠,共振潮汐熱不足;星核太小,不足以產生地熱;星體以矽、鋁、鈣、氧、氫為主,疑似該恒星係早期演化的星雲殘骸……]
[開始遴選方案……]
[第一方案:能源—放射性物質……]
文明火種一邊解析數據,一邊遴選發展方案,一邊吸收撞擊坑底部的熱能。
撞擊坑底部的熱能,是文明火種此時少數可以利用的能量,而文明火種自帶的附屬核電池,每天可以供應的熱量並不多,大概隻相當於100萬大卡。
這一點熱量,除了文明火種維護和維生的30萬大卡,剩下的熱量之前都用在調整飛行軌跡上。
現在由於人造彗星已經成功著陸,剩下的70萬大卡熱量,就可以用在生產工作細胞和附屬微生物上。
這個星球的環境,沒有太陽能、地熱能、潮汐熱能,也沒有風能,連重力勢能都顯得弱不禁風。
因此現階段文明火種麵臨的難題,就是如何獲得穩定的能量,雖然四個附屬的核電池,可以使用20萬年左右,但是能量供應量太小了。
為什麼實驗團體會選擇一個環境條件如此惡劣的星球?
原因自然是為了模擬避開行星係的宜居帶。
按照智人公司從太陽係和六爪巨星的情況來看,其他行星係的宜居帶中,存在生命的概率要高於行星係中層、外層。
產生生命的概率,大概可以這樣劃分:宜居帶星球>中層巨行星附屬大型衛星>中層類地行星>外層類地行星>大型小行星>極內層類地行星。
而實驗團體自然要考慮到這個情況。
假設現在智人公司要向一個陌生的行星係發射文明火種,那文明火種是要直接向該行星係的宜居帶星球發射,還是向該行星係的外層大型小行星、矮行星發射?
答桉自然是外層的大型小行星或者矮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