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好各種新器官和新基因序列的框架,就是這一次研討會的目的。
而除了研討會提出的新器官,極其背後的基因序列,再加上之前已經在研發的“副腦”,一共是八種新器官。
其中“內循環器官”,是這一係列新器官之中,難度最大的一個,甚至比“副腦”還難上不少。
畢竟“光合皮層器官”可以借鑒植物和藍藻的葉綠體。
“儲能器官”可以從六爪文明的生物身上借鑒它們獨有的儲能細胞。
“壓縮氣體噴射器官”雖然可以從地球目前的放屁蟲之類可以借鑒,但是效率確定不太高,不過至少有放屁蟲的平替版本,同樣不需要太過於關注。
“遠程通信器官”這個器官則有些複雜,比如磁場視線、超聲波壓力素、電磁波感應細胞之類,倒是可以做到短距離和中距離通信,但是遠距離通信,就明顯不太行了,畢竟磁單極晶體通信是沒有辦法天生的。
“礦物分解吸收器官”則參照之前智人公司研發的各種分解微生物。
“抗輻射和抗高能粒子的外殼器官”這個也比較麻煩,為了確保抗輻射和抗高能粒子的效果,外殼肯定不能太薄,但是考慮到人體的承受力,又沒有辦法太厚。
總而言之,八種新器官的設想絕大部分已經出來了,甚至一部分已經有了樣品。
但是唯獨“內循環器官”這個新器官,目前還處於難產階段。
因為這個“內循環器官”,與其說是器官,倒不如說是一套係統,其包含了連接新器官和舊器官的血液循環係統還、消化係統、呼吸係統和神經係統等。
其實普通生物再強大,也沒有辦法實現真正的內循環,這是宇宙規則決定的。
畢竟當前宇宙之中的一切物質,必須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和熱力學定律。
生物體自然無法例外。
人家仙人都要吸收各種靈氣維持力量,就更彆提當前這個物理規則更加嚴密的宇宙了。
對於內循環器官,在場的一眾生物學家、醫學家、基因學家們,都知道不能實現真正的內循環器官。
除非身體可以直接利用放射性物質,才有可能實現偽內循環器官的技術。
問題是誰敢用放射性物質作為細胞的原材料?
這不是找死嗎?
李青葉聽到十幾個研究員在爭論不休這方麵的內容,顯然一部分激進的研究員,是有計劃使用放射性物質作為細胞原材料的。
比如來自亞洲生物研究所第5003實驗室的什巴耶夫博士,他就向李青葉介紹了自己的設想
“董事長先生,自然界之中,同樣存在各種可以可以適應放射性物質的生物,我的設想之中,是專門設計一個核電池器官……”
然而另一個研究員卻立刻反駁“什巴耶夫,你太異想天開了,現階段的核電池器官方案太危險了,放射性物質對細胞的毒害,你根本沒有辦法消除。”
什巴耶夫毫不客氣地反駁回去“嗬嗬……邦迪,如果不投入和研究,這個技術永遠不會成熟,我相信未來的某天,新人類肯定需要核電器官,才可以保證身體龐大的能源需求。”
眼看雙方爭論不休,李青葉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畢竟這幫家夥各個都是心高氣傲的頂級研究員,加上智人公司內部的公平環境,這讓很多研究員養成了互不相讓的性格。
隻要理論和技術沒有被打破,很多研究員就不會認輸。
什巴耶夫博士對於自己的核電器官理論非常堅持,他和其他幾個研究員又爭論不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