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開始……”
“10……8……0……啟動!”
氫氣被注入原型機的六個李維斯環之中。
不過注入時間存在前後的差彆。
第一個被注入氫氣的李維斯環裡麵,磁場迅速束縛住氫氣,瞬間一個個尾場裝置啟動,氫氣迅速被加速,然後經過加馬射線電漿加熱裝置。
127億攝氏度的加熱極限,刹那間將氫氣分子支解成為氫離子,而且是極熱氫離子。
又熱又快的氫離子,飛速逼近亞光速。
不到36秒,李維斯環之中的氫離子溫度和速度到了臨界點。
下一秒。
氫離子流體開始發生核聚變反應,這種反應非常激烈和迅速,注入的氫元素數量已經計算好,剛好讓核聚變量級處於一種可控級彆,不會出現核聚變反應將設備摧毀的情況。
隨著李維斯環內部開始發生連鎖反應核聚變,其環型管道裡麵的熱能迅速飆升,同時還有一部分高能中子向四麵八方噴射。
此時包裹在管道內部的中子吸收層,開始收到這些高能中子,這是鋰碳材料組成的納米吸收層,彆看厚度隻有12厘米,但是其包含了一層層石墨烯,兩層石墨烯之間又夾著一層鋰納米薄膜。
高能中子無法突破這一層中子吸收層,這些核聚變噴射出來的高能中子,會讓一部分碳和鋰轉變成為放射性同位素。
因此鋰碳中子吸收層是有使用壽命的,通常隻能使用75天左右,就必須更換。
這在地球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宇宙飛船上,就必須考慮更換的問題,以及鋰碳材料的補給問題。
至於如何補給鋰碳材料,卡爾團隊創造出屬於一套核反應產物二級再循環技術。
原理非常簡單,李維斯環的多重核聚變反應過程中,在不同階段會分彆產生鋰和碳,因此可以回收這一部分鋰和碳。
而回收係統,就在了螺旋體磁場裝置之中。
三分鐘後,六個李維斯環都完成了核聚變循環,通過金基熱電轉變係統,將李維斯環內部的溫度,死死地控製在127億攝氏度這個點上。
大量熱能被轉變成為電能,一部分用於係統的磁場、尾場、電漿維持,一部分轉變成為動力。
這就是複合型螺旋體磁場裝置的功能了。
輔助係統向其中一個開放式的螺旋體源源不斷注入各種物質粉末,這些粉末迅速被電離成為等離子體,同時還有磁場和尾場加速。
等離子體被加速到2530的光速。
設置在原型機後麵的阻攔陶瓷牆壁,距離原型機的噴口有1000米,仍然冒出密集的火花,而且表麵溫度瘋狂飆升。
顯然這是發動機噴口噴射出來的高熱高速等離子體,作用在阻隔牆上。
不到10分鐘,第一道阻隔牆表麵溫度已經超過5000攝氏度,加上大量高能等離子的撞擊,哪怕是耐高溫的陶瓷材料,也開始出現熔化現象。
測試平台的控製室裡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