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諸位卿家誰願領兵前往天津,同唐賊一戰?”眾人麵麵相覷,有些無可奈何。
因為,現在清廷高層基本上都是些常敗將軍。
沒少在大唐,在太平天國,甚至是在地方義軍手上吃虧……
對於領兵和唐軍作戰,他們實在是提不起這個勇氣來。
一陣沉默之後,一旁一直沒說話的訥爾經額開口提議道。
“皇上,奴才倒是有一個人選舉薦,或許可以一用。”
奕聞言,示意訥爾經額說話。
“卿家儘管請講!”
訥爾經額開口說道。
“回皇上的話,奴才要舉薦之人,乃是前任河南巡撫兼團練大臣蔡炳文。”
“蔡大人曆任潯州知府,長沙知府,江西團練大臣,河南巡撫兼團練大臣,時刻奮戰於朝廷剿賊的第一線。”
“曾和唐賊,長毛,撚匪,等賊寇都交過手,屢有勝跡,甚至還從唐賊手上數次收複潯州城。”
“奴才以為蔡大人或可一用!”
訥爾經額之所以選擇舉薦蔡炳文,是因為蔡炳文任職河南巡撫兼團練大臣期間,曾經和他搭過班子。
兩人關係處的不錯!
且訥爾經額對蔡炳文的能力也是相當有信心。
嗯,目前蔡大人可是唯一一個從唐軍手上收複過失地的清廷官員。
在當前大唐勢大的情況下,這個唯一的含金量還是很大的。
奕聞言,陷入沉思之中。
蔡炳文此人他也有印象。
是自家皇兄提拔起來的親信,能力不錯,且在剿賊之事上素有戰績。
但因為蔡炳文是鹹豐的心腹,奕對他沒什麼好感,在河南戰事失敗後,便以此為借口將他給擼了下來。
但就目前的局勢來看,他奕好像也沒有比蔡炳文更合適的人選了。
奕目光灼灼的盯著訥爾經額,開口詢問道。
“蔡炳文如今人在何處?”
訥爾經額聞言,開口回道。
“回皇上的話,在河南戰事失利後,蔡大人便賦閒在京。”
“奴才昨日還剛剛去和蔡大人喝過茶。”
奕深吸一口氣,然後說道。
“好!”
“既然如此,那便啟用蔡炳文吧。”
“史榮椿在天津被唐賊俘虜,直隸提督不是暫且空缺嗎?”
“這樣吧,便讓蔡炳文暫且來頂了直隸提督的缺,率軍前去收複天津和大沽口。”
“隻要他能收複天津,恢複大清海防,朕便讓他來做直隸總督,提拔他進軍機處!”
訥爾經額聞言,語氣有些興奮的說道。
“奴才替蔡大人謝皇上隆恩。”
奕微微頷首,語氣幽幽的歎了一口氣道。
“哎,希望這個蔡炳文不要令朕失望吧……”
……
山東,濟寧府!
李奕正在處理政務。
一名秘書邁步走進李奕書房,開口彙報道。
“啟稟王上,曹州急報。”
李奕聞言,放下手中鋼筆,抬起頭來詢問道。
“曹州急報?”
“可是李卿那邊出什麼事了?”
曹州由於是大唐和太平天國的交界,是故,那邊的局勢較為緊張。
李奕為了保險,專門派遣李鴻章這個能臣乾吏前去曹州坐鎮。
在他看來,有李鴻章在,曹州那邊應該不會出什麼問題的才是。
老李不至於這麼一點小事都辦不好!
秘書聞言,開口彙報道。
“回王上的話,曹州方向急報說,甘肅方向發生叛亂,甚至已經波及關中,石達開急命太平天國從河南調兵回援關中,現如今太平天國於河南兵力空虛。”
“太平天國的河南總督黃玉昆主動派人同我大唐接觸,想要尋求談判。”
“曹州知府李鴻章拿不定主意,是故上奏詢問王上,是否要同天國談判!”
李奕聞言,思索一陣說道。
“傳令給李鴻章,告訴他可以談,孤授權給他先談著,等初步達成意向之後,再讓太平天國的使者來見孤。”
“我軍暫時沒有進取河南的計劃,再加上河南方麵目前也在賑災,所以,河南方麵的局勢要以穩定為主。”
“儘量不要與太平軍爆發衝突!”
“當然,如果太平軍給臉不要,那就打!”
“我大唐對外從不軟弱!”
秘書聞言,當即應下,然後轉身告退,前去傳達李奕命令。
李奕剛剛重新拿起筆,準備批閱公文,李梁又從外邊走了進來。
“王上,衢州南孔當代族長孔憲坤現已經抵達濟寧。”
“正在行轅外等候王上召見。”
李奕聞言,抬頭道。
“已經到了嗎?來的倒是夠快!”
李梁笑著回道。
“畢竟是來繼承衍聖公之爵的,如何能不快?”
“如果卑職是他,能白撿一個國公之爵,怕是恨不得飛著過來呢。”
李奕輕笑一聲,然後說道。
“去將人請進來吧!”
李梁聞言,抱拳告退。
然後去將南孔當代族長孔憲坤從外邊請了進來。
孔憲坤在進入李奕書房之後,噗通一聲跪下,行了三跪九叩之大禮,然後說道。
“微臣孔憲坤,參見王上!”
“王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現在的孔憲坤雖不比北孔有衍聖公之爵位,但李奕在收複衢州之後,還是給了他一個五品的奉祀官。
所以,他是有資格在李奕麵前稱微臣的。
待孔憲坤行完禮,李奕微微抬手,然後說道。
“卿家免禮,平身。”
“坐吧!”
孔憲坤聞言從地上爬起來,有些拘謹的在李奕麵前坐下。
他不敢直視李奕,隻是用餘光打量著麵前的年輕人。
年輕,英武,意氣風發,睥睨天下……
這就是孔憲坤對李奕的第一評價。
看著自己麵前這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孔憲坤心中升起無法抑製的敬畏。
年僅二十多歲的他,僅用了幾年的時間,便白手起家,手握數十萬強兵,打下了大半個天下。
甚至大有入主龍庭,執掌天下之趨勢。
這樣的一個年輕人哪怕就這麼坐在他的麵前,還是令孔憲坤猶感覺有些不真實。
古往今來上下五千年,在這個年紀所取得的成績能和眼前這個年輕人相比的,應該就隻有一個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