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民返回四合院,將自己老爹以前珍藏的那瓶茅台,以及一瓶汾酒給爺爺帶上。
六十年代的汾酒,延續了五十年代末的包裝。這款酒的酒標底圖用粉紅色標明了中國的版圖,在地球的圖案上印著“汾酒”大字。
跟茅台一樣,汾酒也是當下八大名酒之一。
接著,周益民在商店購買了一卷(匹)布,花了30元,料子挺不錯。這種麵料,布店的價格跟周益民的商店差不多。
唯一的好處,就是不用布票。
要知道,現在布票和布都很難得,很多家庭是有錢都買不到布。
實際上,從建國以來,我國的棉布資源就非常緊張。
我國工農業基礎薄弱,大家穿的全是棉布衣褲,而有限的土地顧得了吃(種糧食),就顧不了穿(種棉花),所以紡織品異常緊缺。
6年前,也就是1954年,全國就啟動實施棉布計劃定量供應,各地分期按人頭發放布票,布料、成衣、床上用品統統憑票購買。
1956年,國內遭遇水災,棉田減產,紡織品供應愈發吃緊,不得不強化“憑票買布”措施。
三年前,國家向全國人民發出“戰勝困難精打細算節約棉布”的號召。
就連京城都宣布當年棉布供應計劃,城市居民、大中學生,全年的布票定量由36市尺下調到24市尺。
24市尺是什麼概念?
一件襯衫做下來要7尺5寸布、一身棉衣要16尺布……
布票不夠,錢也不寬裕,穿衣必須精打細算、艱苦樸素。
再加上純棉服裝容易破損,穿打補丁的衣褲、戴保護衣袖的袖套,成了當下這個年代的標誌。
一卷布有34米左右,能做不少衣服了。
現在大家買布都是多少尺、多少尺地買,哪有直接買一匹的?你也沒那麼多票,就算有票,也很難買得到那麼多。
那麼,平均下來就是1元左右1米布。
5袋奶粉,2斤紅糖,20斤大米。
奶粉有營養,但就是不知道爺爺奶奶他們喝不喝。
準備充分後,周益民踩著自行車出發,努力追趕前麵的周大福等人。
沒多久,周益民便追上那些家夥,看到他們在路邊休息,餓得有點沒力氣了。這些家夥從村裡出來後,就沒吃過東西。
周益民這才反應過來,假裝在自行車後的采購籃拿出一袋東西。
袋裡是大肉包子,周益民這兩天吃早餐的時候特意多買的,放在商店背包裡,還熱著呢!
“都過來,每人拿兩個。”
周大福等人一看是大肉包子,口水直咽,趕緊用衣服擦了擦手,小心翼翼地上前拿一個,然後小口小口地品嘗。
剛才還有人說呢!
怎麼這次十六叔沒有請他們吃麵條、米飯之類。
誰曾想,十六叔沒有忘記,而是給他們買個大肉包子,還熱著。
“十六叔,我們吃一個就夠了。”周大福表示。
“讓你們拿就拿吧!廢話什麼?”
“謝十六叔!”
另外一個,大家都沒吃,打算拿回去給家裡人嘗嘗。他們已經很久沒有嘗過了肉包子,快要忘記啥味道了。
接著,周益民又給他們分一根煙。
快活似神仙!
回到周家莊,周大福他們拉著土豆,直奔食堂,找老支書去。並告訴周益民,那幾塊鐵疙瘩,晚點就送過去。
老太太看到自己孫子回來,趕緊將手裡的野菜揚了,生怕被孫子看到。
周益民隻能配合,當沒看見。
“奶奶!這麼熱的天,彆出來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