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濬今夜拜訪陸遜,一方麵是為了給陸遜送行,畢竟同朝為官,明日陸遜走時吳王孫權肯定也在,兩人又不好聊些什麼。
另一方麵,潘濬也為今日白天孫權在夏口塢內的話語而心有猜想。
潘濬直言直語:“君侯以為今日大王之言如何,大王是否有意要對曹魏進攻呢?”
陸遜看了一眼潘濬。潘濬此時率五千眾屯兵夏口,屬於孫權的中軍之列。而孫權即將用兵皖城,潘濬所部早晚也是要參戰的,告知潘濬也並無大礙。
陸遜說道:“正是如此,大王此次用兵所圖甚大,若是動用大兵,你的部隊肯定也是要參戰的。”
潘濬聞言沉默片刻,又緩緩問道:“具體之事在下不敢問及,在下隻是想問,是用兵於荊州還是用兵於揚州呢?”
陸遜說道:“是揚州。”
潘濬聞言搖了搖頭,長歎了一口氣。
潘濬身為荊州之人,又長期在荊州任職,如果一定要用兵,自然是想要用兵於荊州的。若能攻下襄陽,以襄陽、江陵和漢水作為依托鞏固荊州,不比在淮南的平原之上進攻曹魏要好得多?
忘了屢次都攻不下的合肥了?
東吳眾將在攻和守的選擇上,大部分都是偏向於守。
但正如曹魏內部有爭權奪利的分歧、有攻守的分歧、有用兵於荊州、揚州和雍涼的分歧一般,東吳內部也有用兵於荊州和揚州的分歧。
早在建安五年,與現在相比的二十六年前,魯肅就曾經為孫權進獻了所謂的‘榻上策’,指導了東吳的戰略方向。
魯肅的意思是,以江東之地北攻徐州,不如沿長江而上,占領荊州全境後‘竟長江所極’,並以漢水和長江作為依托成就鼎足之業。
魯肅確實是這樣謀劃的,也是這樣做的。從事實上來說,進攻位於長江上遊的荊州而非徐揚之地,對東吳來說也是更現實的選擇。
但尷尬的事情發生了。繼任魯肅的呂蒙也意圖這樣去做,也以攻占荊州作為要事,反倒在關羽北攻襄樊之時,帶兵奇襲破壞了同盟的大好局勢。
若呂蒙襲擊關羽之後,能占領荊州全境也就罷了。關鍵是呂蒙和東吳並沒有餘力長久占據襄陽,反倒是把襄陽丟給了曹魏。
這就造成了一個結果,盟友丟了、荊州拿了一半、戰線拉長了一倍,防守壓力也急劇增大。
荊州打不下,也難怪孫權要用兵揚州。但是以荊州牧陸遜和出身荊州、奮威將軍潘濬來說,用兵荊州、奪下襄陽才是重中之重!
打了揚州又能怎樣,能過合肥和壽春嗎?
隻能說,不論魏國還是吳國,想用兵於外,多少都會遇到很多這樣那樣的阻力,遇到內部這樣或者那樣的分歧。
誰也不比誰輕鬆太多,這時就看誰能頂上去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