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文淵閣應對
還有兩天,朱寅就要離京了。
雖然皇帝懶得召見,可內閣輔臣們卻沒忘記傳見朱寅。
大明最高軍事機關其實是文官內閣。科舉文官掌管兵權,這是土木堡之後的政治正確。
任命將師丶調度兵馬丶審計錢糧丶籌備軍器--甚至行軍路線丶戰略方針,全部是朝中相公們籌劃定策。
而前線統帥的發揮空間卻是極其有限,也就剩下訓練兵馬丶戰術指揮丶
率軍上陣丶督戰等具體事務。
朱寅作為監軍巡撫,代表文官出征,才是平叛的真正統帥。戚繼光說是掛帥大將,其實戰略上還要受朱寅節製。
所以內閣才必須要召見朱寅,麵授機宜。以便讓朱寅貫徹執行朝廷製定好的戰略方針。
要問統兵大將戚繼光的意見,那還重要麽?武人聽話執行朝廷的軍略就行了。
至於閣老相公們是不是打過仗,知不知道前線的地形實情,知不知道怎麽打敗敵人---那肯定是知道的罷。
因為這些書上都有,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沒有相公們不知道的。能熟讀聖賢書,兵書戰策當然不在話下。
打敗了這麽辦?
那肯定不是戰略失誤,多半是將領無能膽怯丶貪墨軍丶違抗軍令丶桀驁不馴。
否則,沒有失敗的道理。
這就是明朝武人的可悲之處。
朱寅隻是個做官才幾年的文臣,靠幾篇八股文騙來的功名官位,本官也就是正四品的金都禦史,也沒有帶兵打僅的經驗,
戚繼光卻是正一品的左都督,戎馬數十年,大小百餘戰,乃是當世名將可是這個當世名將,卻要受到朱寅的節製。
這不悲哀麽?
當然,朱寅去內閣不僅僅是接受閣老們的戰略指點,還要取回文。
按照製度,這種出徵文也是內閣文書中的一種,必須內閣來審定丶簽發。
因為進入內閣比較隆重,朱寅穿的是公服。
他的四品文官公服,胸前繡著一寸五分的小雜花紋,頭戴展腳頭。腰間玉帶上掛著入宮牙牌,腳下描金繡彩粉底朝靴。
相比戴烏紗丶戴補子的紅色常服,公服卻是威風多了。
朱寅從午門左掖門入宮,過了金水橋,從東牆進入會極門,來到文華殿之南的文淵閣。
所謂的政府,就在這大名鼎鼎的文淵閣了。大明兩京十三省的運行中樞,就在此地。
朱寅對這個地方已經很熟。文淵閣一分為三,西製敕房丶內閣朝房丶東造救房,全部隸屬於內閣。
所謂的入閣,其實是「入直文淵閣」。沒有這個頭銜,就算你是三殿丶
二閣丶二坊大學生,那也不是輔臣。
在這裡辦公的不僅有內閣輔臣,還有中書舍人,值班宦官。
朱寅到了內閣朝房,在門口驗了牙牌和文書進入。值班宦官立刻通稟道晚明風華(戈昔)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270/4944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