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轉過轉角的董邦幾人目光呆滯的看著山頂上的風力發電機。
“我們之前來的時候,有這個東西嗎?”
“沒有吧,那麼大一個,完全沒記憶。”
“也就是說,這東西是一個小時之前才出現的?”董邦歪著圓圓的腦袋看著十米高的風力發電機,眼睛裡寫滿了大大的疑惑。
這麼大的風力發電機,怎麼也不可能一個小時就安裝好啊。
帶著疑惑,幾人來到石屋跟前,看著山洞裡傳來的亮光,再順著門口穿出來的電線,眾人一時間麻爪了。
“大家什麼都沒看見,什麼都不知道,今天隻是來送了兩次材料,明白嗎?”董邦讓他們把材料扔在石屋門前,麵色冷厲,語氣深寒。
其中一個幸存者連忙舉手示意:“懂!懂!我們都懂,保密條例我都簽過不止一回。”
“是的,董秘書放心,我們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知道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
“對對對!”
董邦回頭目光凝重的看了眼那個突然出現的風力發電機,帶著人返回了營地。
營地裡,彭裕民正拉著劉武講他的製造安排。
“首領,按照正常的工業展開順序,第一個應該是煉鋼爐,然後是鍛造廠將原材料做成我們需要的零部件,最後是切割打磨組裝這一套。”
“時代畢竟不同,雖然經曆核戰之後工業體係結構被破壞性瓦解,人力資源不足,導致工業隻能進行局部恢複,但是底子還在那裡,諸多現有設備修修改改也能將就著用一下。”
“所以我們按照我們知道的現有帝國工業體係結構做了一下優化設計,並鑒於您要的隻是能夠簡單運行的小型模型。”
“所以我們打算把原材料挖掘到冶煉合金,零部件加工製造,成品組裝等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環形的工業結構,並預留了其它工業原材料的接入口,在有了其它配套設施以後,可以完美接入其中,豐富環形工業結構的作業能力。”
劉武展開對方遞過來的設計圖,一個直徑二十米的複雜機械結構躍入眼簾,中間是直徑一米的電冶煉爐,周邊一圈都是各種接口,有輸入原材料的,也有輸出不同質量合金的,產生的熱量都沒浪費,用來給推動通風係統,形成一個閉環控溫係統。
圍繞著電子冶煉爐有著大大小小七個環,高度集成了從冶煉到成品組裝的所有生產步驟,很微小,但是能夠運轉。
“電力供應充足的話,冶煉爐能夠冶煉什麼物質?”
旁邊的柳海峰回答道:“隻能冶煉鉀,其實這一套設備就是我利用實驗室內一套化肥研究設備改造的。”
“也行,設備在學校是吧?讓他們去找材料設備的一起拖回來。”劉武對於用什麼改造的無所謂,他隻要能運行起來就成,升級以後自然就能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