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先禮後法治之道聖主金堂迎三老
三江過金堂,金山迎鳳凰。
巴蜀富庶地,通衢和萬邦。
陳灝潁看眾人說政事,就說:“這是在家裡,不要這麼嚴肅,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天下這麼大,實現不完的理想,做不完的事情,哪裡有時間和心思想鬥爭的事情,除非,無所事事。”
成嬴也感覺話題太沉重,就麵露笑容說:“好了,大家吃夜宵,車到山前必有路,儘責為民,就是儘責為朝堂,努力交給自己,剩下的事情,交給天意。”
孩子們玩累了,大人們也談完了正事,膝上承歡,看著五個青春稚幼的孩子,大人們麵麵相視,衣食無憂,天下無征,這正是聖主初心所願。
秋夜月高,銀河彙星辰,月光照金堂,毗河、鳳凰山,風輕水涼,夜深人靜,古城恢複了寧靜。
東哥和成方站在城樓,望西北東南的龍泉山,猶如巨大的城牆,連接蒼穹,風雨無邊。
東哥說:“古塔之亂,恍若隔世,又如昨天,九年光陰,轉眼即逝。”
成方沒說話,他在想自己和石頭、隗臻、覃聞、劉輝五人夜闖金堂,劫持張坤,提前解放金堂,後來,張坤蠱惑竇建陽為亂,又想到秘書郎護衛大將軍竇泰,文治武力都城罕見,智慧謀略世間少有,天妒奇才,因其父,而英年殞命,聖主失其臂膀一樣,傷痛欲絕,親為其守靈抬棺,葬在將軍湖,後又以國葬刻碑起墓。
如若其生,位在三公,世間沒有如果,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既然生在當世,絕不苟且。
東哥看玉旺和多傑牛牯匆匆跑來,身後跟著陶春濤。輕聲對成方說:“聖主明天肯定來你看。”
成方並不熟識陶春濤,隻是皇城麵君,其一直伴隨聖主左右,猜想其心腹之人,來自定有要事。
成方問道:“多傑牛牯,何事?”
多傑牛牯和玉旺走到兩人跟前,都搖頭說沒事,玉旺說:“陶大人說有事見您和蜀王。”
成方對兩人說:“你們都去吧,我們和陶侍衛有話說。”
陶春濤給兩位大人請安,從懷裡掏出來一封打開的密信說,這是寧夏郡守斑布爾查給聖主的信,聖主讓我轉給兩位大人,請兩位大人看信。”
成方把信接在手裡,轉身下樓說:“走吧,回家裡說。”
眾人坐在東覺府邸正堂,燈火通明,侍奉給三人斟滿了西山島磚茶,提神醒目。
密信中說道北海巴爾嘉措進入騰格裡沙漠,迷失方向,百人團隊遭遇風暴,百人團隊走出沙漠的隻有十人,部分屍體在查乾布拉格蘇木枯死的胡楊林中尋到。
在白銀遇到冰雹,又有八人失溫而亡,巴爾嘉措和於連在這次氣溫異常中失去生命,最後隻剩下格拉茲科沃城城主貝加爾孔融親衛托爾斯泰和普金思,被斑布爾查衛隊送到廣元。
成方情緒很低落,把手裡的信遞給東哥,他端起茶碗喝了口茶水,喃喃道:“五月份就到了卡拉瑪依.....已度過了雪山,.這一路都是沙漠戈壁,哪裡有誤入,讓他們西海彙合,就不至於喪命了......哎。”
東哥看完,把信放在麵前桌上,說道:“沒有路,廣袤無邊的沙漠,駱駝都走不出來。”
“於連也走了,他老婆孩子還在西海等他,戰爭無可厚非,但這不是戰爭,殞命於路,真的不應該!”成方歎息。
“人死不可複生,聖主心痛不已,也和兩位大人一樣,茶飯不思,徹夜未眠,聖主說,在他有生之年,打通腳下的路。已知會工部,日夜生產指南的羅盤,和防寒保暖的衣物,並且研發便於野外攜帶的水和食糧。”
東哥說:“很多自然條件改變不了,就勢必去掌握適應之法,還是聖主有先見之明。”
“好了,這件事不說,死亡兵士儘可能的去安撫和保障。”東哥繼續問道:“陶大人來此,並非此事吧。”
陶春濤說:“聖主已頒旨給寧夏郡守,把喪亡人員屍首運往北海,並加以恩賜。”
成方和東哥點頭。
陶春濤繼續說:“明天聖主親臨,金堂的防衛我不擔心,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剛才兩位大人巡城,足見備預之能,是我多慮了。”
東哥說:“聖主安全,我們做臣子的才可高枕無憂。”
九月六日,旭日朝陽,把整個金堂古城裝扮的金碧輝煌。守衛將士金鎧銀甲,帽子上紅藍黃彩色葳蕤之英,各個精神抖擻,趾高氣昂。
金堂前有毗河,後臥中河,鄰沱江上遊的錦遠河,可謂三江環繞,一山庇護,想當年成家祖父選址,可謂得天獨厚,當年金城藏嬌,想不到如今天下共享。
金堂城並沒有彩旗招展、鑼鼓喧天,也未萬人塞巷傾巢而出的翹首觀看聖主駕到。如果和往常區彆的話,表麵上了多了些戍衛,不為人知的多了些便衣,僅此而已。
多傑很好奇,沒有回避,沒有清障,沒有人聚集看熱鬨,百思不得其。
其實這些都是聖主明文規定,上帝之帝王,鄉村,任何人,任何機構,任何事,都不得擾民,規定車馬、隨從、依仗及出行和接待規格,包括在郡以上登記及必須登記的商賈富家,慶祝禮儀都進行的具體的規定。
聖主火龍果為避免朝令夕改,作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本著法禮結合,先禮後法,治之經,禮與刑;做到禮節、禮儀、禮製,到達禮治,法罰;重法,慎罰,殺不辜。
這些禮製由各地監察禦史根據實際變化編製成文上報朝廷,五年進行一次調整。
禮儀一旦成文昭告天下,頒布之日後退十日有郡縣鄉村告知轄區每一個人,其應知而不知者,視為已知,一旦逾製視為違法,受到經濟和利益的懲處,這些懲處所導致的損失足矣震懾更多人,所以自開元三年實施,自前年更改後,執行良好,懲處的郡縣鄉官府及豪紳不足百人。
教化天下,而後治,禮在於義正,罰在於公平,每個人能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解決後顧至於的天下和諧、有序。
河流或急或緩,風輕雲淡。商賈、行人,傳來的叫賣聲,車馬如常,猶如清空萬裡浮雲,更像腳下毗河的流水,波瀾不驚。
臨近中午,三兩四馬大車,前後各十匹棗紅馬,這種乘坐四人的車馬,並無修飾,隻是上麵傘蓋為黃色,還沒有具有勢力的商賈的陣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