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突突”
一條小火輪吐著黑煙,拖帶著一條排水量足有三四百噸的客舟逶迤破浪,向東而行,在蘇州到上海的蘇州河水道上激起一道道白浪。一麵“萬裡長城永不倒”旗,就在春風裡獵獵飄動。
蘇州河兩岸,綠意盎然,一派勃勃生機,萬物競發。
羅耀國和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等人聯手把洪秀全關進籠子裡當聖賢後又在天京城停留了十日,安排了一下善後,成立了一個以韋昌輝、胡以晃、秦日綱、洪仁玕四王為首的“臨時政府”,就急匆匆踏上了返回上海的旅程。
而和羅耀國一樣離開天京返回自家地盤的還有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三人,太平天國的“四大活爹”之所以會一起離開天京,明麵上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安排自家地盤的軍務,要防著清妖利用“天京革命”給太平天國造成的混亂發起進攻;二是要組織自家地盤上的國人推出代表,好一塊兒到天京召開國人大會,通過《臨時約法》。
這個國人大會和《臨時約法》哪怕隻是個擺設,那也是“太平共和”的必須品,是不能沒有的。
因為共和和家天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共和的法統是來自於國人和約法的。這事兒就和君主製最常用的“君權神授”差不多,這個“神”,其實也是不存在的,但當皇上、國王、大公、蘇丹、哈裡發的那些主兒,通常都要強調自己有天命加持。
如果“太平共和國”不召開國人大會,不製定《臨時約法》,這個“太平共和”就名不正、言不順,以後的事兒就不好辦了。
而在名正言順之後,羅耀國就能通過推進國民教育、擴大國人覆蓋範圍,一步步將共和的理念植入人心。同時,推“太平共和”的中央集權也會比較容易。
畢竟,這個太平共和是全體國人們的共和
而擺在台麵下的原因還有兩個,一是羅耀國、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他們四個擁有地盤和軍隊的太平天國大軍閥都需要在“天京劇變”和“天王聖賢化”後,安撫住各自的人心和陣營。
二是除了羅耀國之外,其他三王都不大懂“共和”,得回去找幕僚們好好商量,以後要怎麼“共”,要怎麼“和”?還有那個《臨時約法》又要怎麼擬定?就算羅耀國自己,也得好好和底下的智囊們商量一下。
總之,是既要天下為公,又要打好各自的小算盤這個“共和”,還是得一步步來。
另外,羅耀國自己還有兩件私事要辦。
一是婉貞已經到上海有些日子了,是翁同龢和榮祿一塊兒護送她南來的,羅耀國隻是讓人把她安置在上海灘的一所花園洋房裡,連麵都沒和人見過。
人家小姑娘還沒成年,羅耀國當然下不去嘴兒,得養成不過麵還是要見一見的。
二是肅順、李鴻章、元保到了上海,還帶來一大群法蘭西顧問和一位紅衣主教,可能還有一個法蘭西帝國的公主名叫馬蒂爾德的拿破侖三世所謀仿佛甚大啊!
所以羅耀國覺得自己有必要回上海去會一會這幫人。
羅耀國這時就坐在官艙裡麵,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靜靜的瞧著王利賓,手邊還攤著一張李鴻章寫給他的親筆信。
李鴻章在這封信上寫了一大堆品評共和和君憲這兩條路線優劣的文字讀起來還挺專業的,仿佛這位“中堂”是真懂行的,看來他這回出洋是學到真本事了!
也不知道和誰學的?
“雪帥,這個李少荃在歐洲還挺受歡迎的,在英國當過維多利亞女王的座上賓,在溫莎堡和女王共進晚餐,在白金漢宮和女王一起跳舞。在白金漢宮的舞會上還結識了法國公主馬蒂爾德,那個法國公主好像還看上李少荃了”
聽王利賓這麼一說,羅耀國終於恍然了。這是遇上學姐了!怪不得進步那麼大,都把共和、君憲的問題給吃透了。
“少荃到底什麼意思?”羅耀國想了想,又問,“他是想和我一起搞君憲?”
王利賓輕輕點頭:“看來是這樣的!他五天前和卑職在上海同文館長談,說這個共和容易出亂子,當年法蘭西搞共和的時候就亂了好些年,殺得人頭滾滾,最後還是出了拿破侖皇帝,這才稍微安定了一些。
而英國人的君憲就穩多了,光榮革命以來,已經一百幾十年太平安定了,所以才能把精力放在發展工商、開拓殖民地上。英國如今的繁榮昌盛,也證明了君憲優於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