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的夏天,隻要不是直接在太陽底下曬,其實並不算特彆的炎熱。
不像是嶺南那邊,躲到哪裡都是濕熱無比。
朱淋和江輝滿載而歸,放好東西之後繼續出門吃飯。
“今天忘記置辦一些鍋碗瓢盆了,這天天出來吃飯也不是個事。”
晚飯兩人奢侈了一把,在衛生研究所旁邊一家館子點了份溜肉段、辣子雞和燒茄子,再加兩大碗米飯,花掉了兩塊五,外加六兩糧票。
溜肉段9毛錢一份,辣子雞1塊2毛一份,燒茄子2毛錢一份,大碗米飯1毛錢一份。
這些價格在江輝看來,一點都談不上貴。
他們兩人的收入,早上和中午在各自食堂解決,晚上下館子,其實也是消費得起的。
不過,這肯定是不符合朱淋的消費觀念了。
“下周我們慢慢的置辦,不著急。”
“有空就自己去菜市場買菜做飯,沒空就下館子吃。”
江輝其實會做菜,不過就是懶,能下館子肯定是選擇下館子。
當然了,這個年代你要是兩口子天天自己不做飯,儘是下館子解決,肯定是會被人說閒話的。
兩人吃完飯在附近稍微散步了一會,眼看著天變黑了,路上的行人快速的變少。
雖然首都的治安是不錯的,但是最近一年返城的知青在增加,許多人沒有辦法立馬安排工作,治安形勢其實也是在變壞。
朱淋長得那麼不安全,哪怕是江輝身體素質夠好,也沒有必要大晚上的在外麵瞎逛。
所以很快就回宿舍休息。
兩口子自己住,不用顧忌那麼多,朱淋也稍微放得開一些,這晚上的體驗都有點不一樣了。
第二天要去報到,江輝倒是難得的沒有賴床。
“我先出發啦!”
在那滿是膠原蛋白的臉蛋上“波”了一口,江輝開啟了自己上班第一天的生活。
早餐是在衛生所宿舍附近的胡同口解決的。
在那裡正好有家慶豐包子鋪。
這家店的前身是1948年開業的“萬興居”,主營包子、炒菜等家常小吃,尤其是包子以用料紮實、口味地道而聞名。
1976年更名為“慶豐包子鋪”,專門經營包子、炒肝等京味小吃。
江輝吃了二兩包子,一毛五一兩,一兩有2個大包子,再來一碗1分錢一碗的小米稀粥,肚子立馬就飽飽的了。
彆看隻有二兩,實際上,所謂的“一兩”或“一斤”並不是指包子的淨重,而是原材料乾麵粉的重量。
人家要這麼計算,是因為你買二兩包子,還得給二兩糧票。
甚至到了後世,慶豐包子鋪賣包子也還是論兩來賣。
吃完早餐,整個人算是完全恢複了元氣。
江輝踩著新買的自行車,加入了早晨上班的自行車大軍之中。
那場麵,跟後世羊城電動自行車出動的擁擠場景有得一拚。
五公裡的距離,倒也不算特彆的遠。
半個多小時之後,江輝就來到了之前曾經踩過點的首都汽車製造廠。
大門口附近的主樓上麵掛著的七個大字,遠遠的就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