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謝您的配合了。”銀行乾部頗為感動。
話說這年頭,有個強製結彙的規矩。
居住在中國境內的中國人、外國僑民和無國籍人,收到由外國和港澳等地區彙入的外彙,必須結售給中國銀行。
也就是說江弦這兩萬的美元,一美分的外彙都留不下。
當然了,國家也知道這會打擊華僑帶回外彙的積極性,所以會按照官方彙率牌價,配給僑彙券來進行補償。
僑彙券算是外彙券的前身,它起源於計劃經濟剛開始的時期。
那時候國家嚴格管製外彙,美鈔、英鎊、港幣.郵到國內,等同於廢紙一張。
海外華僑郵寄外幣回來沒有用處,隻好將餅乾、罐頭、黃油等各種實物寄往國內。但對於國家來說,這些實物的意義不大,而且國家也需要大量外幣進行國際貿易。
在這種情況下,華僑事務委員會決定發行僑彙券。
有了僑彙券,就能到華僑商店購買生活必需品,或是緊俏的高檔商品。
這方麵和外彙券相似,不過僑彙券又有不同。
外彙券類似貨幣,僑彙券則是需要與人民幣現金共同使用的票證,是一種物資供應憑證。
它是一張大大的票證集合,各省不一,上麵附有糧票、布票、棉票、付食品購買券、工業品購買券等各種票證,有些省的僑彙券還印有肥皂票、煤票、油票這些個稀有票證。
除去購貨券,其他東西用什麼票,就剪下來那一塊兒,再付錢,一次性就得用完,可以少買,不能多買。
這會兒京城的僑彙券,由京城商業局印刷,一共有付食品購買券、購物券、糧票、油票四種票證。
工作人員給江弦清點了一下,他這兩萬多美元,能配給3噸多的糧票,一千五百多錢油,還有六千多張購貨券,三千多張付食券。
“同誌,僑彙券是有期限的吧?”江弦確認道。
“當然是有的。”
銀行乾部和江弦解釋:“一般的使用期限是一年或者兩年。”
“一年或者兩年?你們給我這麼多的糧票、油票,我一年、兩年哪能用得完,這我得怎麼吃啊?”江弦皺眉道。
一個水稻產區每個勞動力的年配給是600斤糧票。
以這個標準,他一個人敞開了吃,這麼多糧票都夠他吃十年的,更何況他每個月本就有糧票配給。
“您這個問題確實比較少見。”
因為僑彙券是票證集合,統一發行,每張僑彙券上配額都是固定好的,所以不存在在哪裡多配、哪裡少配。
幾位銀行乾部快速的商量了下,派出個年紀最大的,諂笑道:
“鑒於您為國家爭取了這麼多的外彙,又是京城作協的理事,今後還有可能繼續為國外雜誌撰寫稿件,僑彙券上的日期,我們銀行可以先不填寫,希望同誌您今後還能繼續為國家創彙。”
“呃”
這是薅他薅上癮了?
僑彙券上的日期和工業票那些一樣,都是需要填寫的,不填的話,想多會兒用就多會兒填,也就意味著不會過期。
隆福寺這家銀行這也不是胡來,因為這會兒各個單位都有創彙任務要完成,就連出租車都得創彙你敢信?出租師傅每天都得完成外彙任務,司機被逼得那叫一個急。
王碩就在裡寫過,那會兒出租車司機為了完成創彙任務,除非是支付外彙券,不然不拉散客。
所以碰上江弦這樣的優質客戶,很有潛力繼續貢獻大量外彙,銀行當然要給予最大程度的優待。
一篇稿子三萬,一年寫個三四篇,十萬的任務都解決了!
“很少見有這麼大筆外彙,還是靠稿費掙來的,感謝您為國家四化建設所做的付出。”
“過期的問題您不用擔心了,今後您繼續努力寫稿子。”
雖說不填寫日期,就不用擔心過期,不過江弦可知道,僑彙券這玩意實際上還是有個使用期限。
因為到了九十年代,僑彙券和外彙券基本就被廢止了,剩餘的價值就是收藏價值。
他倒也不得了便宜還賣乖,這玩意兒用不掉,他私下處理掉也可以嘛。
就甭說僑彙券,糧票、油票那可都是緊俏東西,三十斤糧票,找京郊農民換雞蛋都能換十個呢。
把賬戶上的錢存好,江弦那兩萬多美元稿費,合算下來就是三萬多的人民幣,帶上之前的積蓄,他賬戶上現在足足四萬多塊錢。
裝了一挎包的僑彙券,江弦小心翼翼的摟著,在張光北和朱時茂倆人的掩護下快速離開。
“江弦同誌,您這是弄了多少錢?”張光北看著江弦那鼓鼓囊囊的挎包,眼睛都看直了。
“財不露白,先回我家。”江弦小聲叮囑。
隆福寺離景山東胡同也不遠,仨人沒一會兒就到了他家院子,這才放下心來。
張光北先是在院兒裡溜達一圈,左右張望一眼,暗暗為這五百多平的院子吃驚,回到屋裡,又看著那摞了一桌子的僑彙券。
雙膝一軟。
他算是明白,為啥謝晉那麼大的導演,都在江弦麵前客客氣氣的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