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不久前,章德寧的愛人分到了房子,搬進了一間兒雜院兒。
江弦騎著他的永久二六車去到前門大街,1981年的大街小巷仍然是自行車王國。
他左拐右拐,抬眼一看,到了地方。
把自行車往胡同牆上一靠,側身穿過兩旁堆滿自行車的黑暗的大門過道,躲著牆上貼的煤餅子,低頭快步衝過矮煙筒冒出的黃煙,跨過煙油子結成的大冰坨子。
再繞過後院公用水池子邊的冰溜子,在最後一間房子裡終於找到了章德寧。
今天是周日,章德寧戴著雙橡膠手套,蹲在個臉盆兒前頭搓洗著臟衣服。
沒有洗衣粉,用的是京城日化一廠的燈塔肥皂,這肥皂京城家家戶戶都有,跟塊兒板磚似得,用的時候還要拿刀切開。
“德寧老師!”
江弦極為熟稔的招呼一聲,章德寧望見他,熱切的回應:“江弦老師!”
她心中一喜,明白江弦的是來給她送評論的,露出笑容:“你鼻子可真靈,今兒你有口福了,家裡剛做上一鍋好吃的。”
章德寧領著江弦進屋,方麵麵積不大,30平米左右,蜂窩煤爐子上沸著一大砂鍋白菜。
“評論寫好了?”
章德寧給他倒了杯熱水,兩人在桌邊坐下,江弦把挎包裡的幾頁稿子放到桌上,“我沒寫過評論,你來幫我看看,我也不是太懂,不知道我寫的行不行。”
江弦確實是第一次評論,他隻能憑借著前世對這篇文章解讀的一些印象,以及一些自己的理解,去拚湊出這麼一篇評論,融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見地,心裡也是挺忐忑。
章德寧笑了笑,安慰道:“沒事兒,就算發不到《文藝報》,發在咱們《京城》上還是問題麼?彆人不捧,咱們還不能自己捧自己?”
“你先看看吧。”江弦說。
“水足飯飽話車禍?”章德寧看著稿子第一頁的第一行輕聲念道。
這正是對史鐵生這篇的總結,《午餐半小時》便是以縫紉車間幾個男女吃飯閒聊為背景,刻畫了幾個栩栩如生的小人物對發生車禍後的浮想聯翩。
“鐵生同誌還不知道你給他寫了評論,要是知道這件事,一定開心壞了。”
章德寧無意識的感歎了一句,“你還是第一次寫評論,就寫給了他。”
她眼睛不由自主的看下去。
“‘假如你被汽車撞了,你能想到後續結果是什麼嗎?’不久前的一個晚上,我愛人忽然問了我這個問題。這是《京城》上一篇《午餐半小時》所掀起的探討。
誠實的講,我比大多數人讀到這篇的時間都要早,這還真是適合午餐時間讀的一篇。
史鐵生對人物的描寫十分老道,一個眼神一個舉止都很有畫麵感。
有人說這個文章冰冷,我想這個文章描畫的很真實,可能人的情緒是冷熱不均,忽冷忽熱的。
像文章裡說的午飯半小時的笑罵放鬆的時候在平常點點滴滴的生活裡是常見的,一地的雞毛可能才是生活的原貌。
但隻要心中有一杆旗幟,雞毛也能變成繪畫圖案。
這篇當中有一句話:最幸福的人在於他們有一種天賦——自行其樂。
我的理解是:自發的,主動的去接受、承擔、轉化事情轉化成快樂。這麼說有2個方麵,一個是苦中作樂,一個是阿q精神,同一個觀點有兩麵看的風景
”
江弦閒著沒事,便打量起這間屋子,章德寧家裡散亂放了很多稿子,同樣是靠著蜂窩煤爐取暖。
一截彎彎的煙囪連接了蜂窩煤爐子與室外,把燃燒產生的煙氣送出室外,淡淡的青煙在屋外飄散,給人溫暖的感覺。
江弦見章德寧看的入迷,隨手捧起桌上的書,是屠格列夫的《獵人筆記》。
煤球爐子發出嘶嘶嘶的燃燒著不大的火焰,急火炒菜,慢火燉湯,煤球爐子做出來的飯菜仿佛都帶著光陰悠長緩慢的滋味,醇厚而綿長。
江弦這篇評論寫的並不長,章德寧看的很認真,眼睛也越看越亮。
她從稿紙上抬起眼睛,瞥了眼對麵坐著的江弦,眼中滿是欽佩之色。
她將稿件放回桌上,這動靜吸引來了江弦的注意。
江弦放下書,很是期待的看向她。
他當然有期待,因為這是他給自己喜歡的一位作家用心寫下的評論,他為此認真努力過,自然不會覺得無所謂,一定是希望它能得到彆人的認可。
“看完了?”
“看完了。”章德寧輕點頭。
“感覺怎麼樣?”
“相當不錯!”
章德寧滿眼欣賞,稍作思索,做出一番簡單的總結:“見解獨到、分析透徹、啟發思考!”
她又陸陸續續的補充了些誇讚的話,總結成一個字就是:好。
江弦收獲了一大筆情緒價值,受寵若驚的擺擺手,“你過獎了,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我寫的哪有那麼好。”
“真的好!”
章德寧努力想證明,她並不是給江弦麵子才說好,而是這篇評論寫的真的好。
雖然她是《京城》組的編輯,但在評論方麵,同樣有一套自己的見解,因為她本身也常寫一些評論。
“江弦,一篇評論,最珍貴的就是解讀新穎,能挖掘出連原作者都未曾言明的深層含義,我打包票,你這篇評論是真真切切的做到了。“
章德寧越說語氣越激動,“這篇評論文章一發表,恐怕沒人信你是第一次寫評論。”
江弦淡淡的笑了笑,沒再說什麼謙虛的話,心滿意足道:“既然德寧你覺得寫的不錯,那我就放心了,這篇評論文章就請你幫我發在《京城》吧。”
章德寧一拍大腿,“這麼好的文章,我們就不發了,當然是遞給《文藝報》!”
這會兒就不用敝帚自珍了,捧自己家的文章,肯定是發在彆的刊物上更有說服力。
章德寧盤算了下時間,急匆匆的起身,“快走!”
“乾嘛去?”
“咱們直接去遞給《文藝報》的編輯部。”
“這麼著急?”
“早點投、早點發。”
章德寧心裡那叫個急切,因為史鐵生名不見經傳,外加上這篇稿子題材敏感,文壇給出的評論文章極少。
能儘早刊發江弦這篇文章,也能趁著《午餐半小時》還沒刊發多久,給一月刊的銷量再添把柴。
“今天是周日,《文藝報》的同誌們上班麼?”
“他們那兒當然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