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個老頭,有結果了!”那名編輯嚷嚷說。
他一說十八個老頭,路遙馬上反應過來,他說的正是文學界最近頗為關注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
瑞典文學院有十八個老頭,由他們評選出每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最終獲得者。
“是誰?”周書琪好奇的打聽。
那名編輯揚起手上的《文彙報》,“一位哥倫比亞的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評獎作品叫《百年孤獨》。”
“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
路遙趕忙取過他手上的那份文彙報,看了一眼,上麵有一張獲獎者馬爾克斯的黑白照片。
在頒獎台上,在密密麻麻的幾百張西方麵孔中,馬爾克斯是畫麵裡唯一沒有身著黑色燕尾服的人。
他穿了一件白色襯衫,路遙沒有見過這種樣式的襯衫,看著不像個作家,反倒像個廚師。
不過下麵的文章裡有介紹,文章的作者是徐中玉。
徐中玉介紹說,馬爾克斯穿的是加勒比人日常穿的利奇裝。
馬爾克斯認為穿黑色燕尾服非常“不吉利”,所以選擇了這樣的服飾。
這也是曆史上第一次,諾貝爾獎得主不著黑色正裝。
除了民族特色的裝束,馬爾克斯還在胸前佩戴了一株代表好運的黃玫瑰花。
“馬爾克斯、馬爾克斯”
路遙興奮的念了兩遍他的名字,“江弦跟我說過,他說馬爾克斯遲早會拿獎的,就是憑借這部《百年孤獨》。”
路遙至今記得那個夜晚,江弦說《百年孤獨》一定會得獎。
沒想到他的預言應驗的會這樣快。
徐中玉在文章裡介紹了這名來自拉丁美洲的哥倫比亞作家。
不過實際上,這會兒的馬爾克斯已經被哥倫比亞流放了,被祖國流放他鄉。
一直到《百年孤獨》被創作出之前,這個倒黴的作家都保持著窮困潦倒、債台高築的生活狀態。
然後幸運女神終於降臨,馬爾克斯在一個晴日的午後,忽然憋出了他已經憋了足足十幾年的開頭:
“多年以後,奧雷良諾上校麵對行刑隊,會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然後,這篇問世了。
在出版前,馬爾克斯已經一無所有。
在出版之後,馬爾克斯迅速成為了最富有的作家之一。
一夜之間,幾乎全世界都在說《百年孤獨》。
西班牙人將其稱為一部足以與西班牙文壇“聖經”《堂吉訶德》相提並論的驚世之作。
全世界都在翻譯這部。
出版商稱《百年孤獨》為無煙工廠,因為它不冒煙,但每天都創造巨大的利潤和嶄新的紀錄。
路遙越看這篇文章,越覺得遺憾。
美國、德國、英國、葡萄牙、蘇俄、丹麥、芬蘭、瑞典、挪威、荷蘭、波蘭、日本、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羅馬尼亞
十幾年間,《百年孤獨》在這麼多的國家暢銷著。
可迄今為止,路遙都沒閱讀到過這部的中文版,甚至在江弦提起之前,他聽都沒聽說過。
尤其是從江弦口中得知《百年孤獨》這部有多優秀以後,路遙又感到一種深深的不安和不自信。
《百年孤獨》暢銷於世界已經是將近20年前的事情了。
可這種魔幻現實主義的寫法,直到今天,才在國內文壇被提出。
那麼,時至今日。
中國的文學還能與世界文學接軌麼?
還能達到世界級的水平麼?
中國的作家是否能夠得到世界文壇的認可?
路遙抬起頭來,對上的是周書琪一雙同樣充滿不安與迷茫的眼神。
毫無疑問,兩個人此刻都產生了這樣的思考和擔憂。
可當路遙的目光重新落回到桌麵上《最後一個匈奴》的手稿時。
他那充斥著不安的內心,終於慢慢的平定幾分。
我們還有江弦!
我們有《最後一個匈奴》和《紅高粱》這樣層次的作品。
難道還不夠資格和世界對話?!
諾獎得主名單往往是10月公布,到了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再舉行頒獎典禮。
不過山高路遠,國內外消息傳遞困難,馬爾克斯獲獎的新聞在國內傳開已經是頒獎結束以後。
這也多虧了徐中玉,他花費大力氣寫的文章,為這一次的諾獎文學獎做了介紹。
再加上此次是與中國同為第三世界國家的作者獲獎。
這和後世一樣,每當亞洲作者獲獎的時候,國內都會非常關注。
相對應的,這會兒的人比較在意第三世界這個概念。
所以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在國內迅速掀起了空前的關注。
與此同時,1982年12月的《世界文學》第六期,同時發表了《百年孤獨》六個章節的內容。
國內的讀者馬上通過《世界文學》這冊雜誌,一睹了《百年孤獨》六個章節的內容。
前麵已經說過了,中國這會兒還不是《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的成員國。
也就是說,中國還沒有承諾保護世界文學的版權。
所以這六章,未獲馬爾克斯授權,其實是盜版。
但是話又說回來,這會兒國內法律意識淡薄,文學發展水平也不夠,什麼文學版權?根本沒概念。
這也就惹得後來馬爾克斯憤怒的說:
“有生之年不會將自己作品的任何版權授予中國的任何一家出版社,我發誓死後150年都不授權中國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獨》。”
京城。
胡同口仍堆積著未融化的雪。
江弦披著衣服,出去簽收西安的來信。
信是路遙寄來的。
他先是在信裡講了講自己讀完《最後一個匈奴》的感受:
“這篇,寫匈奴,寫家族幾代人的不同經曆。
直到讀完以後,我才意識到,的主人公不叫楊乾大,不叫楊作新或者是黑大頭,更不叫楊岸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