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 十二都天烈火神煞_蜀山萬妖之祖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蜀山萬妖之祖 > 536 十二都天烈火神煞

536 十二都天烈火神煞(2 / 2)

俞允中修煉的五台派功法是時飛陽當年整編的,從旁門入玄門,上限不低,下限不高,俞允中這些年為了正氣,正經下過許多苦功夫。

兩人先鬥劍,再鬥法,比拚了大半日,竟然是不分勝負的局麵!

淩雲鳳心中不服,越不服,越急躁,心氣越亂,反而開始漸漸落入下風。

她哪裡肯就此落敗,情急之下先打出了崔五姑給她的歸元箭,被俞允中防住,接著又打出從幻波池得來的兩件法寶。

俞允中的法寶都是自煉的,雖然也有幾件,質量遠不能跟淩雲鳳的相比,相形見絀之下,隻能敗走。

就這樣,還被歸元箭射穿了肩甲,痛徹心扉!

俞允中逃到僻靜處,取出靈藥內服外敷,越想越氣,更是難過。

他這幾十年想象過無數次跟淩雲鳳見麵時的情景,沒想到竟然落得這樣個結果,回想起當年在長沙時候的經曆,心裡越發酸楚。

這些年,他不止一次回長沙去看望淩雲鳳的老父親淩操,淩操對他一口一個賢婿,最後就連淩操壽終正寢以後,喪事發送全是他給辦的。

結果,就落得個這樣一個下場!

他又是生氣又是委屈,就坐在礁石上吹著海風哭了起來……

正哭著,他耳邊突然響起曉月禪師的聲音,問他想不想報仇。

俞允中說不想“我跟她有什麼仇?她過去不喜歡我,現在也不喜歡,過去瞧不起我,現在還是瞧不起,以後我就跟她恩斷義絕,再也不見便是了,即使見了,也是形同陌路,我不認識她姓淩的,她也不認識我姓俞的,一彆兩寬……”

曉月禪師用魔音誘惑他,連激帶騙,終於讓他又重新站了起來,要去找淩雲鳳再鬥一場,向她證明自己不比她差。

這次峨眉弟子出山,都是結伴而行,跟淩雲鳳一組的還有另外兩人,是原來餐霞大師的徒弟吳文琪,以及元元大師的徒弟餘瑩姑。

曉月禪師先用魔法將吳文琪跟餘瑩姑引走,再讓俞允中去挑戰淩雲鳳。

偏生又遇到了杜芳蘅,杜芳蘅跟曉月禪師培養的天龍八部弟子有仇,一路追趕到了這裡,恰逢其會,見兩人鬥劍,一個用峨眉派劍術,一個用五台派劍術,心說兩家這是在這裡就鬥上了麼?

隨即看出兩人被魔法所迷,就行法解救。

曉月禪師索性放出兩朵蓮台,先將杜芳蘅困住,再將其和俞允中困在一個蓮台之上,利用兩人之間那點孽緣施展秘魔**,一舉昧了兩人心智,徹底不知天地為何物起來。

如今蓮台被斬破,周輕雲將太清神光照下來,淩雲鳳恢複了神智,看到自己衣衫不整地跟俞允中相擁在一處,已經失了元陰,明白了怎麼回事,頓時放聲大哭。

哭了兩聲,她便翻出飛劍來,要把俞允中殺了“我遇到你這個冤孽,也是我的命中劫數,既然已經這樣了,我就先殺了你,再自殺,以了結這樁劫數!”她是真的下了殺心,連歸元箭和太乙神雷都打出來了。

虧得他們這個蓮台靠西,是周輕雲斬破的蓮台,她性情還算穩重,若是李英瓊肯定早就順手一劍把俞允中給砍了。

聽淩雲鳳這樣說,周輕雲沒想到她竟然認得對方,一時間也不知道是該勸住淩雲鳳,還是幫她殺了俞允中。

俞允中也是追悔莫及,他雖然仍有當年的執念,但自從給淩操送葬以後就已經斷了認為對方是自己妻子的念想,後麵隻是向淩雲鳳證明自己,同時他還有另一番心思,他自認為就算不做夫妻,他跟淩雲鳳到底也曾經有過交情,婚姻不成仁義在,這眼看著峨眉跟五台就要鬥劍了,他也想找淩雲鳳研究研究該怎麼辦,哪知道見麵還沒說幾句話就大吵起來,最後鬨到這般田地!

看淩雲鳳那瘋狂的樣子,他知道自己再說什麼也沒用了,隻能想辦法先離開再說。

淩雲鳳卻不允許他逃跑,將飛劍法寶雷法一股腦全部打出去,真的恨不能將他碎屍萬段。

便在這時候,李英瓊飛過來,大聲喝道“天上魔陣就要落下來,咱們得先離開這裡!”

他們本來應該往其他方向跑,俞允中慌不擇路,竟然往魔陣下麵跑過去,淩雲鳳也緊追不舍。

這時候曉月禪師已經把他那些門徒全部獻祭,煉化熔入到魔陣之中,一聲斷喝,魔陣驟然解體,分裂成三十六塊,極速散開,總共是六個小圓圈和成一個大圓圈,將方圓百裡範圍之內全部籠罩進去,接著再相互感應連接,隔絕內外,扭曲內部空間。

李英瓊二話不說,先一步人劍合一想要離開,終究慢了半步,前方被一團直徑百餘丈的火雲攔住去路。

她人劍合一,駕馭紫郢劍衝了進去,在火雲裡麵隱藏著一杆大旗,旗麵火紅色,燃燒著熊熊烈焰,上麵卻有暗紅色的一道人影。

紫郢劍萬邪不侵,所向披靡,過去將旗杆斬斷!

若是彆的魔道法器這下就要被毀了,可這杆大旗卻依舊招搖,從內部噴射出一團團熊熊烈火,每條烈火中都隱藏著一條火龍,而旗麵上的暗紅色的人影卻憑空消失。

inf。inf

(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穿書後我帶孩子找到他們早死的爹 末世:諸神降臨,我為弑神者 賽博朋克:新曙光 三不殺 家門被占,我才開始練武 蕭晨沐小婉小說最新章節免費閱讀 簽到千年,從凡塵仆役到仙界至尊 出使歸來萬人嫌,我走後,你哭啥 直播訓狗:你對象帶它搞破鞋啦 再次回到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