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鄉試第三場考試如約而至,前兩場考完之後大多數考生對於自己此次鄉試發揮心裡都有數了,一些自覺考的差的直接不來參加第三場了。李傑下了馬車,看到貢院外的人群明顯比前兩場稀疏很多,
四更天一到,龍門大開。
經曆一番搜檢越過龍門進入貢院,李傑輕車熟路的來到自己的號房,經曆了6天的高強度考試,李傑感到了些許疲憊,環顧四周士子們皆是一臉憔悴,在排隊等待搜檢時,李傑便聽周圍的士子在討論某某某體力不支昏厥在考場的例子,而且不是個例,估計那些昏厥後的士子醒來後心情應該不會太好。
咚!
明遠樓鼓聲響起,第三場試經史策五道,策論主要考核士子們對當前政治問題和某些製度的看法,向朝廷獻策的文章,每題要求三百字以上,如果考試寫不完可減兩道,孝宗朱佑樘上台後規定,答題不許引用繆誤雜書,且成文要便於實用,不可誇誇其談。
五道策論都是一些常規的問題,比如第一題就是論六藝之中的射禮的,沒有出什麼選賢、田法、邊境之類的宏觀題目,因為畢竟這隻是鄉試而已,大部分應考的考生見識有限,如果出現這些題目士子們答題就很容易便從誇誇其談了。
李傑看完題目便開始沉思,腹稿完成後開始提筆答題,而此時的閱卷房又是另一番情形。
鄉試的評閱在第一場考試結束便開始進行了,評閱往往通宵達旦不分晝夜,應試的人實在太多了,不加班加點根本完不成,如果耽誤了放榜時間所有人都要受到責罰。
鄉試的考官遵循回避原則,均從外地調來的,鄰省的也不行,一般取調原則是在300裡之外的省份中選取,多為教職人員。尚書經一房的同考官袁信,便是來自江西廣信府戈陽縣學的教諭,戊寅年貢士。
李傑鄉試首場試卷此刻正在他手上,袁信全神貫注的觀看著。
每一份試卷同考官絲毫不得馬虎,取中的自不必說,黜落的卷子也要在卷子上寫明黜落的理由,如果在考後查看落卷時發現有問題,那麼對應的閱卷官便要被問責了,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閱卷過程務必要做到全程可追溯,責任到人。
在批閱李傑試卷的過程中袁信激動地麵紅耳赤,第一題四書題讀完之後不由大聲喝彩,同房的閱卷官紛紛麵麵相覷,袁信反應過來後自覺有點失態,解釋道。
“難得看到如此好文,不禁有些失態,願眾位同僚勿要介懷。”
來自蘇州府常熟縣的教諭張景元不由好奇道:“哦?有多好?”
袁信說道:“此文有韓歐之氣,點化題句手法靈決,更有峭勁之氣遊蕩其間,再視他人,直視草草耳!”
其他閱卷官聞言不由好奇,經過一段時間相處,袁信在他們眼裡可是位惜字如金的人物,對於這份試卷如此評價實屬難得,便紛紛討要試卷一觀。
張景元拿到一道四書題看完後,歎道:“格局皆超,不經意語中俱伏深情奧妙!”
另一位閱卷官拿到的是李傑的五經題,看完後擊節稱讚,隨後按照閱卷定下的文風和思想標準做出評價:“理趣精深明旨,氣格昌達,詞采清新俊麗,風度飄逸跌宕,音律頓挫鏗鏘,好文!可列一房經魁!”
剩下的閱考官紛紛道。
“此卷“高薦”!”
“高薦,一房經魁非此人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