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母看著兒子那股蕩悠悠的樣子,忍不住催促道。
“也不看看幾點了,你大姨他們估計都到了,還不趕緊的吃飯。”
“這就吃,這就吃。”李傑點了點頭,嬉皮笑臉道。
言罷,拿起桌上的稀飯頓頓頓的就往嘴裡灌。
韓母最為疼愛小兒子,看到兒子狼吞虎咽的樣子,生怕嗆到,拍了拍李傑的手。
“你慢點!慢點!彆跟餓死鬼投胎似得!”
粥很稀,主要成分都是水,畢竟這年月糧食是定量的,普通成年人大概一個月大概是27斤左右,輕體力活的一個月32斤左右,定量裡的也不全是細糧(精米、白麵),而是粗細搭配。(粗糧一般有玉米、紫米、高粱等等)
李傑三兩口就喝光了一碗粥,剩下的兩個高粱饅頭李傑也不準備在家裡吃了,一手抓起饅頭就往外走,打算邊走邊吃。
“媽,我走了!”
韓母看著桌上剩下的那個饅頭,喚了一聲。
“還有一個,你也拿著路上吃。”
李傑揚了揚手,頭也不回道:“不用了,一個就夠了。”
依照原主的記憶,大姨基本上兩三個月回來一次城裡。
大姨他們來城裡可不僅僅是為了走親戚,每次回去都得帶上些衣服、糧食,也就是俗稱的打秋風。
因此,李傑知道接下來要過上一段苦日子,能省則省。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現在農村還是吃大鍋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還沒影子,大姨家裡的人口又多,掙得公分壓根就不夠吃。
韓家雖然算不上多富裕,但是家裡六口人除了原主和韓母,其他人都是工人。
七十年代的工人很吃香,家裡有四個工人,基本上不會缺吃的,省一省還能扣除一點接濟接濟鄉下的親戚。
韓家住在北灣子胡同,旁邊就是南池子大街,距離大前門,也就是正陽門約2公裡左右,步行過去大概需要二十分鐘。
七十年代的路上除了公交車以及公務車之外,基本上沒有私家車。
短短的兩公裡的路也不沒必要去做公交車,原主返城有一段時間了,又沒工作,兜裡比臉還乾淨。
哦,不對。
褲兜裡還有七毛五分錢,這錢他也留不住,待會他準備按照劇情一樣,用這筆錢去買些水果讓大姨帶上,免得哥哥姐姐們私底下埋怨她常常空手上門。
李傑一邊走著一邊想著,還是得賺錢啊,私家車是甭想了,自行車總得搞一輛。
不過自行車可不便宜,像飛鴿、鳳凰、永久這樣的名牌自行車,一輛新車的價格在一百六七十塊錢。
而普通工人的工資一個月才三十塊錢左右,但是這筆錢大半都得用在吃上,李傑進副本之前看過一篇報道,七十年代四九城的恩格爾係數(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比重)普遍在60。
按照最極限的省錢方式,一個月存十三塊錢,省上一年才能買得起一輛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