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殿內,眾人隻見官家半倚在禦座上,手中捧著一卷竹書。
「參加陛下!」
李維領著眾人向李傑行了一記大禮,新年第一次見麵,自然要隆重一些。
「平身。」
李傑收起手中的竹簡,示意道。
「諸卿且坐。」
「歲正之際,召諸卿入宮,還望諸卿不要介懷。」
「不敢。」
李維一聽到這話,屁股還沒焐熱,立馬就從椅子上彈了起來。
「闔家之歡,不過一家之樂,豈能與國事相提並論。」
「無需如此。」
李傑擺了擺手:「李卿,坐下說話。」
「謝陛下。」
待到李維落座後,李傑掃了重臣一眼,然後緩緩開口道。
「諸卿且是飽讀詩書的大學士,今日召諸卿入宮,其實是有一個問題需要諸卿解惑。」
「前幾日,朕從龍圖閣中發現幾卷竹書,根據注疏,這幾卷竹書是秦簡。」
(s:龍圖閣,收藏太宗禦書、各種典籍的地方)
「其中的內容卻和曾經看過的《史記》有所出入。」
「始皇帝南巡之際,曾路過湘山,太史公載:
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
逢大風,幾不得渡。
上問博士曰:「湘君何神?」
博士對曰:「聞之,堯女,舜之妻,而葬此。
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樹,赭其山。」
這是史記中關於始皇帝南巡的記載,其大意是,始皇帝南巡到了湘山腳下,正準備過江。
結果,忽然吹來一陣狂風,導致始皇帝無法過江。
於是,始皇帝便問,湘君是什麼神?
博士對曰,湘君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
始皇帝聞言頓時勃然大怒,下詔令人砍了湘山上的樹。
「當初讀到這段記載時,朕便有些疑惑,不理解為什麼始皇帝要赭其山。」
「直到朕看到了手上的這份竹簡,朕發現,始皇帝不僅沒有砍伐湘山,反而下了禁止入林的詔書。」
「朕想問一問,為何會出現兩種截然相反的記載?」
「朕應該相信哪一種?」
「是秦簡,還是太史公的手書?」
台下,早在官家提到那段‘始皇帝南巡,的時候,他便猜到了官家想問什麼。
他能先知,完全是因為他讀過官家手上的秦簡。
這幾卷秦簡是由他哥‘李沆,整理的,當年,兄弟二人還聊過此事。
最後,兄弟兩人的觀點是一致的。
秦簡更可信。
畢竟,官家手中的秦簡不是秦朝官方記載的,而是秦朝民間記載的。
眾所周知,官方修本朝國史的時候,很多東西是需要避諱的,比如某些不利於國朝形象的,少不得要遮蓋一番。
揚長避短,很有必要。
而民間記載便沒那麼多忌諱了。
隻要沒有記載什麼反動言論,亦或者沒有大規模的刊行,官方基本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另外,修前朝史和修本朝史,又是另外一回事。
沒了避諱,公正一點也行,稍稍誇讚一點也可以,抹黑一點也不是不行。
因此,相較於後朝編修的史書,前朝自己記載的史籍資料,明顯要更可信,更客觀一點。
這是公認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