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州。
曹韋赴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趕往邊地巡視,而是來到府州,因為這裡是北宋第一將門折家將的駐地。
同時,折氏也是得到宋廷官方認可的藩鎮。
自五代時期開始,折氏世居府州,如今已經近百年的時間。
折氏和夏州李氏一樣,皆是黨項族中的一支,不過,兩者日後的走向卻是南轅北轍。
夏州李氏腦後生有反骨,叛服不定,西北地區的動亂和夏州李氏脫不開關係。
而折氏就要安穩許多,從後梁到後唐,再到後晉、後漢、後周,折氏始終依附於中原,從未更易。
雖然折氏從來沒有反叛過,但在曹韋眼中,折氏如此並不是因為對朝廷有多忠誠。
其根本原因還是身不由己。
府州地處遼、夏交界之地,並且折氏和遼、夏皆有宿怨。
後唐清泰年間,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因拒絕移鎮,選擇舉兵叛唐,後唐派兵討伐。
彼時,石敬瑭隻是邊地的藩鎮之一,單憑個人無力對抗後唐,於是石敬瑭果斷投靠了契丹。
並且他還任耶律德光(遼太宗)為父。
後來,契丹出兵聯合石敬瑭滅了後唐,立石敬瑭為帝,即後晉。
為了表示感謝與忠誠,石敬瑭崽賣爺田心不跳,大手筆的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
折氏世居的府州,雖然不在割讓的範圍內,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契丹強令這是移居遼東。
對此,折氏肯定無法接受,然後折氏便叛了,先是據險而守,有力的阻擊了契丹。
再之後,折氏得到了後晉的支持,更是深入契丹,連下十餘寨。
不論何事總要考量一下投入和產生比,契丹人一看折氏這麼猛,並且背後還得到了後晉的默許。
如果硬要打,即便打下來了,也是個虧本買賣。
到了天福年間,後漢建立,折氏轉眼又投靠了後漢,彼時,契丹倒是想找回點麵子。
但好巧不巧,耶律德光恰好於那年去世,契丹人忙著爭權奪利,也就沒了討伐折氏的心思。
待到契丹忙活完了內部事宜,中原王朝又跟走馬觀花似的,你方唱罷我登場。
相比於中原王朝的更替,區區府州折氏,反而變得不重要了。
不過,不重要歸不重要,但折氏和契丹有仇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便折氏想要投靠契丹,契丹也未必同意。
便是契丹同意,折氏也不敢輕易投靠。
時間慢慢來到後周年間,折氏一如既往的選擇了投靠新建立的後周。
不止是折氏如此,夏州李氏亦是如此。
然而,後周對待折氏和李氏的態度卻不一樣,兩族投靠後周,折氏的地位迅速攀升,得到了後周的重用。
如此一來,李氏心裡就不平衡了。
不患寡而換不均!
而且,兩族皆是黨項出身,相比於剛剛崛起不到幾十年的折氏,李氏的實力明顯更加雄厚。
結果,自家的待遇卻比不上折氏。
自此,兩族矛盾漸深,最終成了世仇。
東有強敵遼國,西有世仇夏州李氏,為了延續家族,折氏還能怎麼選?
隻能徹底倒向中原王朝!
折氏不挑食,後周也好,新宋也罷,隻要是中原王朝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