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政敵,單是想想便覺得可怕了。
其實,呂夷簡今日之所以鋒芒畢露,毫無顧忌的展現自己的能力,也是和丁謂達成協議有關。
‘停戰’之前,兩人是對手,是政敵,而丁謂是宰相,呂夷簡隻是參知政事。
如果暴露太多,難免會引起丁謂的忌憚。
到了那時,官家那邊會怎麼做,暫時還不好說,畢竟官家的心思太難猜。
但丁謂那邊會作何反應,呂夷簡心裡是有數的。
打壓!
而且很可能是最大限度的打壓!
隻要丁謂為相一日,便永遠沒有出頭的機會。
所以,呂夷簡之前才會小心翼翼的隱藏。
而現在嘛。
暫時不用了。
可以預見,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官家至少能在位數十載,另外,以官家的心術,百官多半會壓得喘不過氣來。
此種情況下,不論是北方出身的文臣,還是南方出身的文臣,最先需要考慮的不是提防彼此。
而是先把權力擴大,然後再去爭,再去搶。
“可。”
看著和往日頗有不同的呂夷簡,李傑不由多想了幾分。
是什麼讓呂夷簡發生如此轉變的?
以前的呂夷簡可不會露出如此的鋒芒,雖然他家世顯赫,但和光同塵才是他的風格。
難道是得到了誰的支持?
王曾嗎?
對於鐵血北方係出身的呂夷簡,李傑第一個聯想到的關鍵人物,當然是前北方黨黨魁王曾。
雖然王曾現在遠在青州,但彆看王曾人在青州,真的算及影響力,仍然沒有削弱多少。
似王曾這等‘相對年輕’的宰輔大臣,貶官隻是一時的,也許兩三年,也許一年,對方說不定就重回中樞了。
畢竟,這樣的桉例太多了。
隻要北方係出身的官員依然牢牢的占據著大量中層職位,北方係官員的影響力就不會減少太多。
僅僅王曾一人?
李傑覺得不太夠,僅看王曾和呂夷簡的為政風格,他們很像是同道中人。
然而,這也隻是表麵上的同道。
無論是呂夷簡,亦或者王曾,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恐怕都不是毫無保留。
原有的曆史上,王曾於天聖六年(1028)、天聖七年先後兩次推薦呂夷簡擔任宰相。
直到第二次推薦,呂夷簡方才拜相成功。
後來,呂夷簡也投桃報李,待王曾被罷相之後,也推薦起複王曾。
然而,即便如此,兩人最終還是鬨掰了。
而後,兩人之間的爭鬥惹怒了仁宗,最終兩人雙雙被罷相。
正因為有著足夠多的信息,李傑方才篤定,僅憑王曾一人,不足以令呂夷簡轉變如此之大。
肯定還有彆的原因!
也許還有寇準?
如果加上這位依舊在世的老臣,倒是很可能可能。
也許,還不止,甚至還有丁謂?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