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呂夷簡起首便引用了老子的道德經,喪吾寶,即使輕敵往往會喪失我方的優勢。
“臣伏聞,兵無常形,水無常勢,戰場之間,其變化可謂瞬息而萬變!”
“臣雖是文臣,但也知,勿以三軍為眾而輕敵,今戰事未起,何以言必勝?”
“世間,焉有十成勝算之戰?”
“另,幽燕諸州,蓋天造地設之地,以分蕃漢之地也,契丹據幽雲之地,誠以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勢!”
“進能控弦,徑入中原,退可控四海,以虎視中原。”
“是故,臣以為,此戰當據關而守,避免野戰。”
“其次,夏州李氏,亦不可不防也。”
“兩邊交戰,我軍雖眾,然,邊線漫長,分兵駐守,又何以言眾(人多勢眾)?”
“故此,臣以為,當務之急,一為增兵,遣京中禁軍,分派兩邊,河北路當派重兵。”
“西北之地,稍次,如兵員不足,或可召集西北沿邊熟戶,組藩兵以抗夏州李氏。”
“善!”
聽完呂夷簡的發言,李傑緩緩點頭。
“呂卿之言,亦是上上之策。”
“夏州李氏,狼子野心,的確不可不防。”
說著,李傑再次看向了曹韋。
“曹副樞,環慶之地,可用藩兵大抵幾何?”
曹韋經略西北數十年,對於西北的情況,再清楚不過,而且他還是主張拉攏蕃部的倡議者。
所以,對於環慶周邊蕃部的勢力,他幾乎是爛熟於心。
話音剛落,他便直接回道。
“環慶周邊,熟戶約為一萬九千餘戶,成丁十萬餘人,若每戶抽調兩丁,可戰之兵當有四萬人左右。”
四萬人?
聽到這個數字,李傑直接搖頭。
“太多。”
“一半即可。”
夏州李氏像極了後世小日子人,慕強之心極重,對於強者卑躬屈膝,對於弱者重拳出擊。
去年那一戰,夏州李氏已然傷筋動骨,傷疤還沒好,多半還疼著。
所以,李傑斷定,夏州李氏多半會出工不出力。
當然,前提是大宋沒有露出明顯的破綻。
如果露出了破綻,夏州李氏這條遼國的獵犬,肯定會抽冷子咬上一口。
“景德年間,先帝曾詔,蕃部出丁,人給田兩頃,攜戰馬者,給田三頃。”
“今當如是之。”
“另,如殺敵一首,則加十畝,殺敵十首,除給田外,另賞錢一萬(十貫)。”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李傑既然選擇招募藩兵作戰,當然不會扣扣索索的。
相比於勝利,些許賞錢,不足為慮。
台下。
聽到如此厚賞,在場的眾臣不由一驚,尤其是權三司使祖士衡,他驚到臉都苦了起來。
錢,錢,錢。
戰事一起,花錢如流水,他去哪弄那麼多的錢?
幸好,李傑又加了一句話。
“藩兵之賞錢,皆由內帑支付。”
此話一出,祖士衡當即長舒了一口氣。
幸好,幸好是由內庫支出。
不然的話,他隻能辭官了。
這,三司使,不做也罷!
另一邊,曹韋有心想上言,不用如此厚賞,但轉念一想,他隱約明白了官家的心思。
官家這是千金買馬骨!
那些蕃部為何選擇投靠大宋?
歸根到底,還不是為了吃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