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聞鼓的設置,最早或可追朔到堯舜禹時代,到了周朝,《周禮》中更是有明確記載。
‘建路鼓於大寢之門外,而掌其政,以待達窮者與邃令,聞鼓聲,則速逆禦仆與禦庶子。’
即設四麵大鼓於宮門之外,由太仆(九卿之一)掌管,並遣禦仆與十二位禦庶子輪流值班。
其後,春秋戰國、漢、魏晉南北朝、隋唐都繼承了這項製度。
宋承唐製,立國之初自然也設置了登聞鼓,不過和唐朝不同的是,宋朝設立了專門的機構管轄登聞鼓。
即登聞鼓院。
起初,登聞鼓院除了判官二人之外,還有內侍同時勾當,作為監察。
不過,到了真宗時期,內侍慢慢退出了登聞鼓院,僅以帶職名朝官(正八品以上帶貼職)或卿監(正六品)判之。
如今,周起的寄祿官是太常少卿(正六品),並且還帶著龍圖閣直學士的貼職。
單從流程上來看,周起擔任判登聞鼓院,合情合理。
但若是考慮到周起之前的履曆,這項任命多少有些不合情理。
不過,若是旁人得知李傑有意擴大登聞鼓院的職責,那麼這份差遣就很合適了。
周起身上最明顯的標簽便是,為官儘責,能斷善審,在他判糾察刑獄司,以及權知開封府期間,不知為多少人洗脫了冤情。
換源a】
凡是經他手的桉件,幾乎沒有誤判。
如此儘職儘責,能斷善審的人,由他負責登聞鼓院,李傑很是安心。
在李傑的設想中,登聞鼓院最終會成為一個類似中級法院,以及紀委監委的機構。
如果主官是個軟骨頭,或者主官本身就不乾淨的話,那麼即便擴大了登聞鼓院的職責,最終還是會流於形式。
寶慈殿。
李傑依例來到寶慈殿請安,他來的時候恰逢飯點,於是他便留在了寶慈殿,和劉娥一起吃了晚飯。
飯後,兩人的話題自然而然的聊到了殿試。
緊接著,兩人聊著聊著便聊到了周起。
對於周起這個人,劉娥的印象還是很深的。
大中祥符三年(1010),李氏誕下皇子,那一天,周起恰好在宮中奏事,喜得麟兒的真宗,大手一揮,直接給周起升了官。
任周起為勾當三班院,兼判登聞檢院。
(登聞檢院是從登聞鼓製度衍生出來的機構,專門負責受理登聞鼓院應當受理卻沒有受理的桉件,和現在的檢察院有點相似)
好巧不巧,十多年過去,周起再次成為登聞鼓院的長官。
並且,周起還是此科殿試的編排官。
如此種種,劉娥想不印象深刻都難。
“六哥,周起這個人我有印象,讓他在登聞鼓院呆著,是不是大材小用了?”
眼看劉娥聊起了登聞鼓院,李傑想了想,與其故弄玄虛,不如將計劃提前告知劉娥。
“其實,由他充之,應該是恰逢其會才是。”
“大娘娘,我欲在西京(洛陽)、南京(河南商丘),先行設置登聞鼓院的下級機構。”
“由京官判之。”
“而後,待到時機合適,再行全國各州府推行。”
聽到這話,劉娥不禁覺得頭皮發麻。
全國各州府推行?
大宋共有兩百多個州府,依照京師登聞鼓院為例,登聞鼓院至少要有兩名主管,書吏官若乾,其他從吏數十,雜事數十。
即便各州府登聞鼓院的人數有所削減,每地領奉使錢的人,至少也要二十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