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謝濤的劄子遞到了宮中,他以範仲淹資曆不足為由,彈劾範仲淹,認為範仲淹沒有資格擔任國子監長官之一。
不出意外,謝濤的劄子連一點水花都沒有飄起來。
李傑壓根就懶得理會。
不僅是他,就連禦史中丞劉燁也沒說什麼。
講武殿。
「陛下,經由兩府商討,八月十五於大慶殿接見各國使臣,不知陛下聖意如何?」
各國使臣先後抵達京師,接見來使,也得提上日程,今天,寇準就代表中書向李傑進行了彙報。
「可。」
大慶殿是外朝正殿,殿庭廣闊,可容納數萬人,如此巨大的空間,最能彰顯大宋之威儀。
故此,元旦、五月朔、冬至的大朝會,皆在大慶殿舉行,同時,各類隆重的慶典活動,也會在大慶殿舉辦。
而之所以定在八月十五,一來是預留充分的籌備時間,二來嘛,彼時河北路的禁軍,也該班師回朝了。
前線取得如此大勝,獻俘儀式,那是必須要辦的。
正好,各國使臣都在現場,讓他們參加此次獻俘儀式,等到他們歸朝,也好向各自的主君宣揚大宋之雄武。
此一時,彼一時。
如今的大宋,威儀四海,強盛不可以道裡計!
其實,兩府決議在大慶殿接見各國使臣,並不是因為此次造訪的使臣人數多。
一般而言,除了遇到某些特殊慶典,接見各國使臣完全用不到大慶殿,更多情況下,紫辰殿、垂拱殿就夠了。
此次慶典,接見使臣,隻是順帶的。
獻俘,才是主角!
上一次獻俘儀式,還得追朔到太宗太平興國年間,距今已然四十餘年。
時隔四十年,大宋再次在外戰中取得重大勝利,所以,這次獻俘儀式,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
起初,兩府商討時,覺得應該在太廟舉行。
畢竟,在太廟舉辦獻俘儀式,也有著上告祖宗之意。
但前不久,李傑已經上告過太廟了。
間隔時間太短,此次若是仍在太廟,難免有重複之嫌。
後來,商討來,商討去,最終還是決定在大慶殿舉行。
舉國同慶嘛!
……
……
……
四方館。
此次高麗共遣派使臣二百餘人餘人,主使是禮部侍郎韓祚,副使為戶部郎中元穎。
天禧五年(1021),韓祚就來過大宋一次。
小國向大國進行朝貢,當然是帶著目的,究其原因,無非是貿易、政治訴求、外交慣例,或者文化需求。
高麗此次朝貢的目的和上次一樣,都是希望大宋出麵,調停遼國入侵高麗一事。
自太宗淳化年間至今,遼國先後三次入侵高麗。
雖然期間互有勝負,但遼國什麼體量,高麗什麼體量?
最終吃不消的還是高麗。
在三次戰爭期間,高麗不止一次向大宋求援,畢竟,在高麗人眼中,大宋才是他們認可的宗主國。…
但真宗哪會在意小小的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