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定磨勘之法(考課),也是慶曆改革的重心,範仲淹以太祖、太宗朝為例,國朝本無磨勘之法。
祖宗朝以官員的實際政績為參照,從而評定官員的升遷。
而現在,確實以文資三年一遷,武職五年一遷為標準,不限內外,不問勞逸。
此等考課,隻會讓官員失去進取心,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套用後世的話,遍數大宋,懶政者,比比皆是。
隻要不做,就不會錯,不出錯,就能慢慢熬資曆,排排隊,分果果。
範仲淹提出的更易磨勘之法,以及重定蔭子法,無疑是真知灼見。
然而,範仲淹的刀法不好,在蛋糕沒有做大的情況下,簡單粗暴的重定分配體係,嚴重的觸及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惹怒了當朝最有權勢的一批人,慶曆新政,不失敗才怪。
為了阻礙新政,既得利益者,一方麵不遺餘力的給改革派潑臟水,另一方麵又極儘所能的排擠和打壓變法派,分化、拉攏,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好巧不巧,宋仁宗又不是那等意誌堅定的人。
耳根子太軟的宋仁宗,一看範仲淹等人聚而為朋,後而為黨,哪還敢百分之一百的信任?
失去了皇帝的信任,範仲淹、杜衍、富弼、韓琦等慶曆黨重臣,先後被罷黜。
賈昌朝、章得象等保守黨人,陸續上台執政。
保守黨人一上台,立馬就廢除了慶曆新政的各項政策,首當其衝的便是事關吏治的磨勘之法,以及蔭子法。
隨著慶曆黨人遠離中樞,保守黨的內部矛盾又重新凸顯,很快就陷入了爭權奪利的派係鬥爭之中。
此後,雖然富弼、韓琦等慶曆黨人也偶有起複,但起複之後的慶曆黨人??儼然失去了進取之心。
畢竟,敵人的勢力太過強大,並且己方陣營中還有一個豬隊友(天子)。
力量如此懸殊的爭鬥,哪有贏麵?
當然。
慶曆新政的失敗,也不是完全沒有作用。
起碼在科舉文教方麵的改革,是被繼承下去了,滿朝諸公,也不是傻子。
繼續抱著辭賦去考,科舉製度隻會越來越沮壞。
另外,幾十年後的王安石也吸取了慶曆新政的教訓,沒有繼續去碰官僚體製。
這塊,不能動。
誰動,誰死。
因此,王安石變法更多是以經濟體製改革為主,以開源為主。
隻要錢足夠多,賦稅的增長遠超官吏的增長,原有的政治體係就能繼續玩下去。
但寅吃卯糧這種事,容錯率太差,一旦某個環節出了問題,距離暴雷就不遠了。
人的貪欲是無底洞,再多的錢,也填不滿那些碩鼠的肚子。
一如明朝的張居正,王安石的變法,不出意外,也以失敗而告終。
同樣的,兩人身後也迎來了反對派的反攻倒算,王安石死後一直被黑了幾百年,張居正死後被抄家,長子被逼自殺,家破人亡。
兩位改革家,相隔數百年,卻有著相似的命運,當真是太陽底下無新事。
當然。
由李傑主導的改革,肯定不會失敗。
大不了,祭出鍘刀,殺出一個朗朗乾坤。
他不缺少這樣的決心!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