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辦企業
接著,陳大山又帶著駱玉珠原路返回,重新回到了陳家村。
江河回來了,還出什麼門啊?
不一會兒,李傑回村的消息就在陳大山的大嗓門中,傳遍了村子。
真·通訊基本靠吼。
然後,村民們嘩啦啦全來了陳金水家裡。
“江河,你給出個主意吧,到底能不能乾?”
“對,溫成那邊已經有人賺了一萬塊,一萬塊啊,我這輩子都沒見過那麼多錢。”
“彆瞎說,真賺了一萬塊,你有幾個腦袋花?”
“就是,就是,那不是成了資本家了嗎?”
“什麼資本家,我們憑勞動賺來的錢!”
“各位叔叔伯伯,大家好。”
……
眼見人到的差不多了,陳金水敲了敲身前的竹杠。
“那也太多了。”
小錢,小錢。
集體所有,不違規。
浙省有一個地方,以一鎮之力生產了全球三分之一,全國70的襪子,年產量250億雙。
當然,相較於大唐鎮,陳家村沒有那麼好的基礎條件,但前期走一走集體企業的路子,完全沒問題。
“好了,大家都安靜一下,有什麼事,待會再說,先讓江河把話說完。”
然後,李傑就當著所有人的麵,給他們講了一遍簡單的經濟學原理。
“根據三中全會的指示,農村可以實行多種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製,咱們也能搞工業。”
“一些大型高端的東西,咱們做不了,但像襪子這種小商品,還能可以做的。”
響應上級,包產到戶。
穿一次就扔。
李傑笑著站起來道:“你們想把日子過得更好,我理解,也支持,但過好日子,不是隻有雞毛換糖一條路。”
“咱們陳家村一共200多戶,1000多人,除了雞毛換糖,還有彆的路可以走。”
人一多,難免吵吵鬨鬨,鬨哄哄的,跟菜市場沒兩樣。
襪子看似是一門小生意,但真做起來了,也很大。
因為太便宜,產量太多,誰家一年沒個幾百雙襪子?
村民們或許不懂那些深奧的原理,但有一件事,他們懂。
從小在大唐鎮長大的孩子,穿襪子從來不洗。
熬糖掙的錢,比賣甘蔗掙得多。
同理。
賣襪子,肯定比賣線便宜。
想通了這一點,村民們頓時心思浮動。
做襪子,不是那種重體力活,年紀大的、小的,男的、女的,全都能乾。
這事,有搞頭。
陳家村的人向來心齊,沒過幾天,他們就向上麵打了申請。
然後。
直接開乾。
有人負責聯係進貨渠道,有人負責購置生產用的機器,有人負責學習技術,有人專門考察市場,準備為接下來的賣貨做準備。
分工協作,秩序井然。
自從得知駱玉珠曾經是李傑走訪的學生,她在陳家村的地位,直線攀升。
從一個小透明,變成了一個稍微有點名氣的人物。
這一次,她就被派去考察市場,負責收集襪子的市場價格,以及那些襪子是從哪裡進的貨。
陳家村的大動作,很快就在敲糖幫內部引起了反響。
敲糖幫,名義上是一個幫。
實際上卻分成了很多團團夥夥,基本上是以村落為單位,雖然大家名義都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