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難萬難,求皇阿瑪賜下良策。
不過,和珅也不由得讚歎,嘉親王這個時機和態度拿捏的很好。
老爺子就是再憤怒,這會也不宜動這個兒子。
……
“奴才覺得如今大清正值危難,各督撫各部堂都應自力更生,儘量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事事向皇上伸手。”
乾隆的麵色稍稍緩和。
“嗻。”
……
“那你說,如今漕糧製度名存實亡,糧食歲入銳減一半。朝廷該優先保證哪些人吃糧?”
“奴才覺得,前線將士的糧一定不能短缺。”
乾隆默默點頭。
和珅繼續說道:
“京師滿漢官佐的祿米也不能短。”
乾隆點頭,中樞當然要保。
“蒙古王公們的賞賜,尤其不能短。”
乾隆再點頭,當前,草原不能亂。
朝廷需聯手蒙古王公,將更多的控弦之士送上戰場消耗。
“北方駐防八旗也不宜短。”
乾隆又點頭,事關國族根本,事關北方安危。
……
“皇上,似可讓南方各省督撫自己解決一部分錢糧?”
“奴才覺得,其實地方上還是有餘糧的。隻不過~”
“隻不過這些餘糧在士紳豪強們手裡,朝廷收不上來。”
“聖明無過主子。”
和珅遂不再多言,磕頭離開。
……
乾隆沉思片刻,提筆親自擬文。
就差脫口而出:
“皇上失心瘋了吧?”
繼湖廣、兩廣被允許地方士紳自建團練後,又開放了四川團練。
雲貴兩省比較特殊!
乾隆重新賞賜總督阿桂一等誠謀英勇公,3眼花翎,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
可自行籌建軍隊,懷柔土司,任何軍事調遣不必向朝廷請示,3品以下地方官可先斬後奏。
雲貴貧瘠,
所以由四川協餉,每3個月必須協餉80萬兩,糧食10萬石。
……
隨駕文臣私下感慨:
什麼叫魄力?
皇上真是千古名君呐。
世人皆知乾隆嗜權如命,卻不知他也是一台冷靜的正治機器。
經過這段時間,潛心研究前方戰報。
以前,
是當三藩之亂看。
現在,
應該當成安史之亂看待。
……
更有什麼某教背後煽動、安祿山衝冠一怒為乾娘之類的野史奇聞。
大謬!
從上到下,
無數人支持安祿山和中樞開戰,奪取本該有卻被關隴集團搶走的利益。
如今,
反觀強勢崛起的吳國,幾乎是安史之亂的翻版。
李逆以一幫無賴市井之徒起兵,很快得到了江南集團的大力支持。
從大唐開始,江南區域就是帝國的財稅重心。
宋朝自不必說!
明清兩代,更是天下財稅之根本。
依仗著經濟優勢,江南文人在科舉中瘋狂壓製其餘省份。
有明一代,天下狀元3成出自江南。
有清一代,天下狀元5成出自江南。
進士就彆提了,比例徹底失衡。
發榜之日,震驚天下。
其中,
南方考官的人情占多少比例,水平的差距又有多少比例,已經很難查究了。
總之,
……
李逆起兵,就是江南集團的全方位進攻,打破了規則。
一個陰惻惻的聲音陡然在乾隆腦中響起——江南人,不滿中樞之心,久矣。
如此看來,
戡吳亂很難,光憑中樞的力量可能做不到。
這不是一場單純的軍事對決,而是正治較量。
乾隆感覺自己已經很接近一個正確答案,可能就差一層窗戶紙。
……
帝之手顫,愈發頻繁。
這是一個不太妙的信號,但乾隆無暇多顧。
他隻想拚了命,
在自己進棺材之前弄死李鬱,踏平江南。
……
他自認為是千古一帝。
巧了,
乾隆如此敏感,
是因為他和李隆基有太多相似之處。
他親手平了“吳亂”,還能反超玄宗,混個莊、高一類的諡號。
如果,
是自己的子孫平了吳亂,那自己的諡號很可能是桓、靈之流。
……
乾隆冷靜的把這一切都琢磨透了。
而和珅又把乾隆琢磨透了。
那起碼愛新覺羅還掌握著中樞,才配有這樣的擔憂。
……
亡國之君,是沒機會擔心藩鎮尾大不掉的。
乾隆知道阿桂是全能帥才,能攻能守,十分全能。目前,年輕一輩中還沒人能超過他。
去掉皇權的束縛,阿桂必定能成為西南的定海神針。
乾隆甚至惡毒的想,
即使有一天阿桂死在李鬱手裡,也能崩掉李鬱的3顆大牙。
如果阿桂贏了,李鬱輸了。
那也是極好的。
自己收拾不了落榜生,但收拾一個章佳氏的奴才還是蠻輕鬆的。
……
乾隆的麵部表情越發狠戾。
突然扭頭,
盯著總管太監秦駟:
“通知粘杆處潛伏細作,再不動手刺殺李鬱,朕就剮了他們9族。”
“嗻。”
秦駟出了偏殿,才感發自己又沒夾住。
嚇尿了。
不過,
……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