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每個戰敗條例都精確到了年月日,賠款數目寫得清清楚楚。”
“小夥伴們當年被老師要求背誦出來時都要背瘋了吧?”
“這些在平時都是曆史,但要到了戰時,那就是點名的生死簿。”
大漢時空節點。
長安未央宮。
漢武帝劉徹沒有為白登之圍而感到任何異樣。
伐匈奴如今已成為了大漢的既定國策。他遲早要將這個屈辱用血洗刷。
隻是後來的大明竟然用這個理由北伐,卻是讓他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一想到之前視頻所說的,大漢確立了華夏文明的內核,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而且後世大明乃是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漢人皆為我大漢的子孫,當無不可。
隨後,劉徹便被後世之人的教育方式驚呆了。
他們竟然從小就學曆史,百年屈辱他是看過的,後世竟然會要求將那些屈辱史背誦出來。
可想而知,後世之人對這份屈辱史的在意程度。
隨後,他轉身看向公孫弘,說道:
“次卿,太學之下可否增加中學及小學?像後世一般,學堂增加,讀書認字之人增加,於國家是有益的。”
公孫弘點頭,隨後看向搞錢聖手的大司農桑弘羊。
“陛下開學堂乃大善之舉,於國於民皆善,隻是如今朔方,五原初立,錢財上或許力有不逮。看大司農能否擠出一些?”
劉徹聞言又是錢的事,隨即也看向了桑弘羊。
桑弘羊拱手回應:
“陛下,朝中錢財已早有計劃,此時再撥付建學,怕是影響朔方,五原立郡築城。”
一聽影響了伐匈,劉徹立馬熄火了,隨即便想著海運貿易。
事實上漢武帝時期的海上貿易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不過更多的是民間自發行為。
此時通過對天幕的分析,海貿是大有利潤可圖。之前幾人也商量過,最終也沒有下定決心。
劉徹的意思是國家出台法令收回出海權,船隊轉為官營。
桑弘羊不同意,認為有民間參與,出海貿易的份額可以做得更大,經濟能更活躍。
同時他還建議出兵平南越國,占出海口,以武力打通商貿路線。
桑弘羊不愧是商業天才,難怪後來會成為西漢國資委的一把手。
漢武帝其實很心動,但是就怕南方戰事耗時太久,影響與匈奴的對峙。
隨後想了一下,召集了幾名武將過來商討此事。
此時這個時空節點也開始露出了分支的苗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