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在大遷徙過程中文明的傳播及發展_鑿壁窺光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鑿壁窺光 > 第55章 在大遷徙過程中文明的傳播及發展

第55章 在大遷徙過程中文明的傳播及發展(2 / 2)

百越在長江以南地區發展成熟後,他們渡過長江向北遷徙,他們進入湖北江漢流域、江淮流域、黃河流域等地區,發展農業和定居,也許百越還越過山海關進入東北平原,在遼河流域、黑龍江流域等地區發展農業和定居。

進行向東方大遷徙時,古越族也從廣西西南部向北方遷徙,這條北遷路線是古越人最重要的遷徙路線之一。

在距今27萬年左右,古越族的一個支係開始從廣西西南部百色盆地的北部重鎮——百色,從正北方向進入雲貴高原,他們以貴陽為中心在該地區河穀土地上開發覆蓋整個雲貴高原地區、重慶地區、武夷山地區、湘西地區的農業區,並當地土著民族融合,形成最早期的巴人(巴在越語中是“山”的意思,後來這一帶人民稱呼山間平坦的耕地為“壩”,一般巴人稱山地為壩子,攔河堤為水壩),後來巴人大部分融入漢族,其他部分形成了布依族、土家族、侗族、水族等少數民族,在該地區生活和定居瑤族、苗族等一直保留著他們古老生活方式及文化,以其他民族一起在該地區繁衍生息。

古越族完成雲貴高原地區的農業開發後,他們以重慶為橋頭堡控製了長江及嘉陵江的交通水道,進入四川盆地東部開發農業區和定居點,與四川中東部即渠江、江陵江及培江流域地區的原住民融合,在此地古巴國。另一支古越人越過雲貴高原後,在古藺河穀盆地一帶建立定居點,然後從金沙江與沱江交彙水域,乘船度過長江,進入瀘州地區(在壯語中瀘是船的意思),然後這支古越人沿沱江北上進入成都平原,以成都為中心建立包括四川盆地西部和青藏高原東麓廣泛地區的古蜀國。

建國就是圈地,就是獨占土地和水源。由於畜牧業需要在廣袤的地區不斷專場放牧,因此農耕民族在四川地區建國後,遊牧民族被迫從農耕民族中分離出來,進行獨立發展。對於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一樣,走出國門容易,但是要想在回國就很難了。因為涉及自然資源搶占和分配問題,如果遊牧民族硬要回四川盆地放牧,他們隻能通過戰爭手段解決。由於農耕民族以逸待勞,以守防攻,加上農耕民族在人口、物資和綜合素質上優於遊牧民族,因此戰爭的結果肯定有利於農耕民族。

當然消除戰爭,創造和平,是人類共同的理想,因此民族融合總是成為解決問題最佳辦法。由此四川地區四季如春、氣候和環境非常適合動植物生長,因此四川盆地聚集了各種各樣的民族,因此中原史官根據采風結果,稱四川為“百濮之地”,在古越語中濮u或者bu是部族稱呼前綴詞,相當現代漢語的“部”、“部分”、“部隊”等意思,在遠古時代,由於四川地區族類繁多,而且各族都自稱濮某某,因此中原王朝史官隻能稱這裡的人民為百濮。

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分離後,一部分始終不願意與農耕民族融合的遊牧民族,他們進入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以遊牧為生,最終他們發展成羌族,羌族是世界最古老遊牧民族,羌族是現代藏族的母族之一。

距今25萬年前,四川地區巴蜀國的國家格局基本形成,在文化和習俗上巴蜀國仍然保留古越文化和習俗,在經濟和文化交流上古巴蜀國與南方越族保持著緊密商品及文化聯係。

古越人在四川地區站穩腳跟後,他們繼續向北方遷徙,他們越過秦嶺進入秦川盆地,將秦川地區開發成中國西北地區最富饒的魚米之鄉,四川地區各族紛紛建國後,秦嶺以北的古越族要返回南方就不方便了,因此,這些古越人隻能獨立發展,這裡居民逐步稱呼自己為“華夏”,以彆於其他的古越人,在古越語中“華hua”是花朵的意思,“夏xia”與古越語的“少婦妻子ya”近音同意。花在古越族及東南亞古老農耕民族中,具有非常主要實際意義和象征意義,古人認為花朵不僅美麗動人,而且花朵是孕育生命的開端,花朵是果實的溫床,果實是生命開端,也是播種的種子,是農業的基礎。因此花朵具有充實、富足、新生等實際意義和象征意義。在母係氏族社會裡,崇拜女性,因此妻子和花朵的結合顯得非常高尚和美好,華夏具有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寓意著農業生產和人口生產旺盛和永續。

古越族及東南亞古老農耕民族都有崇拜花朵習俗,他們崇拜花朵的其中一個原因與酒有關。古越族人自古有用植物花朵與稻米等主食混合烹煮做飯的習慣,而且他們喜歡將煮好的食物長時間冷卻,讓其自然發酵變酸才食用,這種食物具有解暑功能,也可以防止敗血症、瘧疾和中暑的作用。在偶然的機會裡,古越人發現辣蓼花、蘭草花、芝麻花等植物花朵,能夠將稻米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發酵成美妙的香甜米酒,這種米酒越人稱之為“醪”讀音為o或者lou,醪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過濾掉酒糟後再食用。酒能使人興奮和快樂,是治療抑鬱症的主要藥物,也是最有效有機溶劑,能夠溶解和分解人體內很多有害毒素,因此酒一直被古人視為天神賜給人類神聖之物,因此古人對花朵更加喜愛和崇拜。當今還有很多古老民族,佩戴鮮花,用鮮花祭拜神靈,用鮮花敬人的風俗。目前廣西、四川、湖北、陝西和東北等地區的人民仍然成為酒為醪o或者lou。

“夏xia”與古越語中女性ya近音同意,目前中國北方地區農村還有將女孩成為“丫丫”或者“丫頭”,這是古越語漢語中的存留。

中國社會全麵進入父係氏族社會後,社會由崇尚“女尊男卑”變成“男尊女卑”,由於“夏”是女性象征,因此社會的統治階層對“夏”的態度和看法發生根本的變化,他們不再讚美和崇拜“夏”,甚至貶低和詆毀“夏”,因此中國全麵進入父係氏族社會後,夏名號逐步被淡化和棄用。

當我們翻越中國地圖,我們馬上能夠看到從廣西西南重鎮百色北上,經過淩雲、樂業、貴陽、遵義、重慶、巴中、漢中,翻越秦嶺進入寶雞即古之陳倉,幾乎是一條通道南北的直線!這種高效率道路,說明古駱越民族已經具備非常精確的道路測量及規劃建設能力。

在廣西白色地區平果甘桑山的考古發現,在鵝卵石上刻有類似甲骨文的古文字,其中一個文字以殷墟甲骨文“琮”完全相似,琮是一種內圓外八麵的玉石禮器,它用於部族決定大事算卦時,判斷事物的是非及屬性。同時,琮還可以在現實中用於測量地理方位使用。也許古越人就是在利用琮,應用三點一線的直線測量原理,規劃和建設上述的遷徙的遷徙道路。

古越人一部在成都以西,青藏高原東北部,範圍包括青海東北、甘肅南部、秦嶺西部、四川西北等地區的鬆潘高原上,成功發展了適合高寒及乾旱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他們成功馴化和栽培適合高原地區種植的青稞,適合旱地種植的小麥、大麥等農作物,同時他們成功馴化了犛牛、綿羊、肉牛、驢和狗等適合北方寒冷氣候圈養的動物,他們為人類向寒冷和乾旱地區遷徙和定居提供物質和技術方麵的保障。

生活和定居在鬆潘高原上的古越人他們被中原王朝的史官們成為氐。在古越語中氐di有‘好’、‘耕田’等意思,因此氐有好人和種田人的意思,目前越族的近親雲南傣族自稱為di或者dai,在這裡di是嫡係,“帝di”還是母係氏族社會對母係氏族最高統治者的稱呼,按照母係氏族社會的規定隻有嫡係的女性長者才能稱帝,帝是母係氏族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氐或者帝的民族肯定是古越族中的貴族或者王族。

鬆潘高原一直是中國西北地區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傳統居住地,這裡地名和山水名充滿古越人的文化特征,“鬆潘”用古越語解讀的意思是“雙城”或者“兩村”,鬆

g在古越語中是數字“二”;潘a

或者ba

在古越族中是家、村莊、城市等意思;在鬆潘高原地區,很多高原台地被成為“壩ba”或者“納

a”,

a在古越語裡是“水田”的意思;鬆潘高原上很多河流帶有“大da”這個音節,da在古越語中是“河流”的意思,鬆潘高原上最主要的河流叫“大通河”,按照古越語解讀,這條本來應該叫“大通”,“大”是河,通to

g或者duo

g在古越語中是光亮、閃亮、光明的意思,古越語定語後置,因此大通的整體意思是光明河,大通河為東西流向,終日流水濤濤,在陽光明媚的在早晚時段,這條河的水麵肯定閃耀著五彩亮麗光芒,用大通來命名這條河流真是非常貼切,並富有令人遐想連篇的詩情畫意。

最終,氐人與遊牧民族羌人融合,形成了全世界最早最強的遊牧民族,他們在中國北方草原、西伯利亞草原上放牧,並發展成全球的黃種人遊牧民族。氐羌族發展成熟後,他們進入河西走廊地區、阿爾泰地區、新疆天山地區,以及烏茲彆克斯坦、中亞的土庫曼斯坦和阿富汗等三國交彙處的阿姆河流域綠洲等中亞地區,然後氐羌民族再進入中東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交彙地區、近東小亞細亞地區、北非的尼羅河流域、歐洲等地區,他們在這些地區都發展滋養和孕育當地新文明的農業和畜牧業,以及村莊、城市和國家。

距今15萬年時,古越農耕及遊牧民族基本上完成了在世界各地的大遷徙,此後中亞、中東、北非和歐洲等地區的人類種族及文化逐步完成大融合和新發展。

在完成大遷徙和民族融合之後的幾千年裡,中國大陸地區逐步誕生了華夏文明;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文明;中東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北非尼羅河流域的埃及文明。

這些文明社會都是以農業經濟立國,這些以定居民為主體的社會,創造了多彩多姿的文化和藝術,這些文明的發展為人類走向安全、富足、自由和快樂提供了新保障和希望。

(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窮屌絲翻天記 被絕嗣首長巧取豪奪,她一胎三寶 被係統砸臉後,我與鐘離互換身體 他奧運奪冠後問我,談戀愛嗎? 獸世雙修之路漫漫長 輪回樂園:遍地是馬甲 一拳破萬古 天降崽子!霸總追妻帶娃 太子妃重生之我有係統 冥九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