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棟其實對遊泳還是挺精通的。
想當年,每逢夏日來臨之際,他幾乎每日都會與夥伴們一同前往水邊嬉戲玩耍。
也正因如此,他可沒少遭受父親梁秉森的責罰。
要知道,在那個時代,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大都掌握了遊泳這項技能,與現今的孩子形成鮮明對比,如今的他們簡直就是一群不折不扣的“旱鴨子”。
近些年來,每當暑假來臨之時,各地政府無一例外都將“防溺水”視為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來對待,不僅日日宣傳,而且年年狠抓。
但即便如此,每年依然會有大約57萬名青少年不幸溺水身亡。
麵對這些令人痛心疾首的數據,政府無奈之下隻得將“防溺水”納入其工作範疇之中。
自“防溺水”工作全麵展開後,部分地區的溺亡率已成功降低超過六成之多,足見此項工作確實頗具成效。
然而,必須正視的現實是,目前我們所實施的種種舉措,其核心可以概括成一個字——“堵”。
不妨審視一下現有的防溺水策略:
嚴禁私自下水遊泳;禁止擅自與他人結伴隨行遊泳;不得在沒有家長或老師帶領的情況下入水嬉戲;切勿前往陌生水域冒險;堅決遠離缺乏安全設施及救援人員的危險地帶;嚴令禁止不會遊泳的學生盲目涉險救人
即便我們將警示標語張貼至千家萬戶門前,也難以確保那些頑皮的孩童不會背著大人偷摸下河玩水。
即便我們強製要求每個水塘堤壩安排專人看守,但麵對數量如此龐大的水塘堤壩,這將耗費巨大的人力和財力資源。
歸根結底,若要真正落實好防溺水工作,除了加強宣傳教育以及執行部分必要手段外,最為重要的還在於另一個字——“疏”。
而要真正實現“疏”的目標,其核心在於為孩子們構建起安全無虞、值得信賴的遊泳場所和環境,並傳授給他們遊泳技巧以及自救之道。
遊泳不僅是一種有益身心健康的鍛煉方式,更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急救技能,我們應當積極引領孩子們去學習掌握。
教育部門理應將學生學會遊泳納入必修課程範疇,列為體育活動的一部分,如此方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自我防護意識及能力。
不過,這卻引發了另一個難題——學校基礎設施殘缺不全。
截至目前,放眼全國範圍內的中小學校園,配備有遊泳設施的可謂鳳毛麟角!
尤其是那些經濟相對滯後的區域,即便是在擁有專業公共遊泳館的城市之中,數量恐怕也是寥寥無幾。
哪怕是梁棟在槐安任職期間,曾全力以赴地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他也未曾奢望過能讓每一所小學都建起自己的遊泳館。
……
梁棟雖說會遊泳,但也僅限於兩種“土掉渣”的姿勢——其一是極不標準的仰泳,其二則是最難堪醜陋的“狗刨式”。
反觀林小藝與藺蘅蕪二人,顯然皆接受過專業指導訓練,各式泳姿皆能輕鬆駕馭、信手拈來。
在林小藝的執拗堅持之下,三人決定舉辦一場比賽。
未曾想,待到二女成功抵達終點時,梁棟甚至尚未完成轉身動作。
林小藝上岸後,大大咧咧地直接蹲守在梁棟所在賽道的終點處。
待到梁棟好不容易遊至終點,剛一抬頭,便迎麵撞見林小藝那張滿是譏諷之意的臉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