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與前朝不同,明朝奉行的是低薪加上強力貪腐的策略,這與朱元璋的個人境遇有關,他見過了太多貪官,哪怕他是天子,天然上,它依然是小農思想,對官員天生就有一種厭惡,
不討論朱元璋對錯與否,單論低薪加貪腐的戰略,毫無疑問是失敗了。
越是貪腐,官員越貪,明朝貪腐官員的數量,遠超其他各個朝代,
究其原因,已經被討論的夠多了,朱元璋開出的俸祿,官員們都沒辦法維持基本生計,他們能不貪嗎?畢竟不是人人都有為國奉獻的情懷。
而且朱元璋也搞錯了因果關係。
在漢朝國家、朝廷和官員是三位一體的,這三者都代表著國家形象。
明朝開始,就不一樣了,再有情懷的人也要吃飯啊,朱元璋對官員的低薪策略,隻會讓大明官員意識到一件事情,
皇上沒把我們當官員,把我們都當成牛馬了。
所以,大明官員說不出“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樣的話,也越來越沒有家國情懷。
綜合考量下來,劉據還是選擇了高薪的策略。
隻不過劉據的高薪,還有一點點門檻,考成法範圍內的績效考核。
每月開俸,是大漢官員最美的日子,大司農署遲遲未算出,官員們本以為還要拖延一陣,卻沒想到陛下出手,直接就把問題解決了,這遠比劉據解決殘兵生計問題,來得更有聲望,
一時,在官員間,又是將陛下的聲望推到新的頂峰。
霍光眼中難掩崇拜之情,行禮道,
“陛下此舉,洛陽儘是萬歲之聲!微臣拜服!”
霍光有能力,不,是非常有能力,天花板級彆的文官,滿天下的去找比霍光還要優秀的官員,恐怕沒有了。
那麼,霍光都已經這麼強了,他還慕強嗎?
答案是肯定的。
甚至他比其他人都要慕強!
原因很簡單,
比他強的人寥寥無幾。
在正史中,霍光當政時,蘇武被接回長安後站錯了隊,在政治鬥爭中,站錯了隊等於必死無疑,偏偏因為蘇武此人有才,霍光硬是給他保下來了,並且在之後又讓其複辟,當然,這種情緒是從上到下的,是上級對下級的提攜。
霍光曆經三朝,接觸到的無數人中,讓他自下而上崇拜的,恐怕隻有劉徹一人。
但,現在卻不同了,霍光最崇拜劉據一個。
一個這麼強的人才,你要讓他怎麼接受,去輔佐一個不如自己的人呢?
服不了一點。
霍光對劉據崇拜到如此地步,會激發霍光用出十二分的力氣!
“咳咳,不算什麼。”
劉據心裡有些慚愧,
在他看來,這真沒有什麼難的,每一個現代人到這應該都能想出,無非是把算術與周易、軍陣結合在一起費些功夫,
劉據自小接受的就是最頂級的教育,無論是什麼科目,劉徹都為他選了最天花板的先生,所以,弄這些事,對他而言遊刃有餘,
見陛下如此,霍光竟一時噎住,
優秀也就算了,竟然還這麼謙遜!
陛下!
您也太完美了!
劉據笑了笑,“能把官員俸祿按時發下就好,要有延誤,朕還要自掏腰包補償。”
劉據對時間把握的極其精準,說幾號發工資就幾號發工資,說幾點就幾點,不要把它看作一個不起眼的事情,晚一天兩天發工資看起來確實不算什麼大事,實則不然,
這是劉據和官員們建立信任的過程。
如商鞅用徙木立信的法子,和民眾建立信任,高明的管理者,都能看懂這一點,
管理行為前,最基礎的是信任。
有信任什麼都好說,沒信任早晚會壞事。
信任的情緒會影響各方各麵,特彆是天子一言,更不應頻頻改變,若劉據晚發一天工資,信任就會消減,從而波及到政事層麵,
亡國之君都有共同的特點,或是他們本人,或是他們所代表的姓氏,對於民眾而言,已經完全不可信了。
“是,陛下,”霍光少有的調皮一下,“不過就算晚了幾日也無妨,微臣上月的俸祿都沒花完呢。”
“年輕小夥子,把錢都攢起來,以後留著娶媳婦。”
劉據看起來比霍光稍大,其實兩世為人,要比霍光大多了,讓霍光攢錢娶媳婦也是脫口而出,霍光微愣,想起霍顯一事,仍是大為感動,
“微臣記住了。”
劉據眨巴眨巴眼睛,
他很想問,你記住什麼了?記住攢錢娶媳婦?
“朕的父皇最近做什麼呢?”
劉據問道。
霍光思考一會,“太上皇也在做蒲桃錦的生意,陛下,是要想想辦法嗎?”
“想什麼辦法?讓父皇做就是了。
海貿是個大生意,朕若是都不讓父皇做,那天下人還有誰敢做?”
劉據自然道。
不同立場,看問題的角度就不同。
無疑,劉據是最宏觀的視角。
道理很簡單,既然海貿這麼賺錢,你為什麼不可著家裡人先掙?反倒是把自己親爹攔在外麵?
這在講究“親親,尊尊”的古代,是難以理解的。
劉徹不下場還好,一插進海貿的生意,隻有做大做強一途。
霍光微微點頭,
“陛下所言極是。”
“就是父皇借貸的生意...”劉據沉吟片刻,“要想想辦法。”
相比於鹽鐵專營,放貸更應該由朝廷主營,若放任民間去做,就會唯利是圖,生出亂子。
劉據能忍受便宜老爹插手海貿,但,要是涉及借貸,便宜老爹的手未免伸得太遠了。
“陛下...若您以此事發愁,微臣倒有一計。”
“哦?說來聽聽。”
.......
廷尉署
張賀看著眼前赤裸的曹充術,這是不充錢能看的嗎?!
隻看了一眼,就扭過頭,生怕自己長了針眼,
“那個,誰來給他找件衣服啊。”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