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屋子好,屋子差,可能並不太直觀。
這麼說吧,像是何家老宅這些房子,都是原本主人家家產最豐厚的時候,置辦起來的。
四九城居,大不易,沒點家產,也不敢在內城這邊置辦房屋。
所以磚頭,瓦片,包括雕梁畫棟,都是用的相對較好的材料。
所以後世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四合院傳承了上百年,還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人家建房子的時候,本來就是奔著傳子傳孫去的嘛。
等到何家這些人家進來買房子,租房子,就說明這原主人家已經敗落了。
不然,也不可能為圖兩個房租,就讓何家這種下裡巴人住進來。
這還是好的。
像是馬家這種人家,因為在內城謀生,不能住的太遠。
想要租房,又來晚了。
這個時候,就有兩種辦法。
一種是主人家去外麵搞點什麼碎磚黃泥稻草,就像農村搭茅草棚子一般,就搭個窩,讓那些窮人有個地方落腳。
也有直接把院裡閒置地皮賣出去的,讓人家自己建,肯定也是沒好材料的。
雖然解放後,街道組織大家,給那些房子集體翻新了一遍。
但最多也就換個屋頂,加幾根支撐,如此而已。
想要推翻重建,那代價就太大了。
馬三家房子就是這樣一間,說白了,除了比倒座房高一點,明亮一些,其他方麵還不如倒座房。
但凡有選擇還能將就的人家,都不會要這種房子。
這也是閆解成能把這間房子要到手的原因。
房子到手了,對閆家肯定是好事。
但隨之矛盾也就來了。
現在閆解成已經轉正了,一個月工資也有二十多塊。
但每個月,都要被閆埠貴以各種理由要去十七八塊。
這還是明麵上的,還有他媳婦做的那些手工零活,每個月也有七八塊,閆埠貴兩口子是一分沒給老大兩口子。
當然,各自有各自的說法。
按照閆埠貴說法就是,閆解成因為是家裡老大,自然要承受更多的責任。
彆的不說,幫父母把弟妹拉扯長大,這話說到哪裡,都是閆埠貴占理。
但閆解成也有自己的理由。
閆解成把弟弟妹妹趕回了房間,紅著眼睛對父母說道:“你們還想不想我給閆家傳宗接代了?
難不成想把我榨乾?
你們知道吧?
原來我剛娶媳婦的時候,還能十多分鐘的。
現在連半分鐘都沒有了。
就光家裡這個夥食,這樣下去,你們一輩子都彆想抱孫子。”
閆解成說的十多分鐘自然是吹牛,這話一出,他媳婦的臉都紅了。
閆埠貴也是麵色古怪,當著老婆兒媳婦的麵,跟兒子探討這個問題,閆埠貴感覺有點羞愧。
他畢竟也是個文化人。
但閆解成為了能跟父母分家,已然什麼都顧不上了。
對於他來說,隻要能獨立出去,他們夫婦的收入,哪怕他媳婦不是城裡戶口,
也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閆埠貴感覺牙疼,閆解成用這個理由跟他訴苦,他還真沒有什麼話語反駁。
閆埠貴紅著臉掙紮道:“少交點可以,但分家不行。
總不能伱們夫妻要活,就讓你爹媽跟你弟妹抱著一起死去。”
閆解成嗤之以鼻,他譏諷道:“你跟我說說,你怎麼會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