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陽一張張的看著我相機裡麵的照片,笑意在她臉上就未停歇。
我則想著剛剛船隻離開時的景色。
看看這下龍灣的美景吧!
我們乘坐的木船緩緩駛離碼頭,向著那片神秘而壯麗的海域進發。
空氣中飄著海水的鹹香,讓人感覺到大海的味道。
船行不久,眼前豁然開朗,一座座形態各異的島嶼就像海上仙山,錯落有致地分布在蔚藍的海麵上。
這就是下龍灣,一個讓人一眼萬年的地方。
隨著船夫的指引,大概幾十分鐘後我們靠近了一座大型島嶼的碼頭,準備去看看這座島上的溶洞。
這時有人穿了救生衣,有人沒穿,我感覺沒事,我和阿陽也沒穿。
他們船上穿上救生衣的人在後麵。
我們沒穿的就手持手電筒先上岸了。
上岸後走過一條狹長的山林台階通道通往一個洞口。
這個洞口很小,從外麵看一點都不起眼。
但進去以後竟彆有洞天:一進洞就是一個大教堂似的石室,整個溶洞都遍布著各種錯落的條紋。
我們終於踏入了這片幽暗而神秘的世界。
走一起看看這個世界級的景點。
洞內鐘乳石林立,形態萬千,有的如飛瀑直下,有的似飛龍在天,每一塊石頭都似乎在訴說著千年的故事。
燈光照射下,光影交錯,更添幾分奇幻色彩。
鐘乳石的形成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對考古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溶洞頂部溶解有碳酸氫鈣的水沿著石縫緩慢的滴下,隨著水分的蒸發生成了碳酸鈣。
未滴下的部分附著在洞頂的岩石上,滴下來的部分堆積在地麵上。
然後經過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年的時間,就逐漸形成了上半部分為倒三角形的鐘乳石和下半部分為正三角形的石筍,統稱為“鐘乳石”……
但我們是遊客,就不懂了。
溶洞裡麵造型各異的巨型鐘乳石比比皆是。
和國內的諸多景點一樣,越南人民也給這些奇形怪狀的石頭起了各種充滿人文色彩的名字。
有衣袂飄飄的仙女,有頂天立地的金箍棒,有萬馬奔騰的壯闊奇景,也有被奉為可求得貴子的乳房形石筍等。
在裡麵不知道過了多久,沒注意看,反正時間很長。
快走出溶洞時,重見天日,心中不禁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充滿了敬畏。
溶洞的出口同樣位於半山腰,沿著階梯就可以下到碼頭,距離上船的碼頭並不遠。
路邊有售賣有關下龍灣和越南的紀念品和飲料的小賣部。
小老板們用熟練的中文英漢日法俄等多種語言叫賣他們的商品。
站在出口的走廊上,大家都在各自拍照聊天。
我和阿陽則看著這片海域,我們靜靜的待著。
這時我想著查下下龍灣的資料。
下龍灣的海域麵積約1500平方公裡,分布著3000多座島嶼。
這裡的山島林立,星羅棋布,形態各異,仿佛是大自然的雕塑作品。
有的山峰像奔馳的駿馬,有的像昂頭的公雞,還有的像吸水的大象。
下龍灣經過了超過5億年的地質變遷,經曆了造山運動,海水侵蝕,海水消退等多個過程。
在奧陶紀和誌留紀時期(5億41億年以前),下龍灣是深海。
在石炭紀和二疊紀時期(34億25億年之前),下龍灣是淺海。
由於細密紋理的灰白色的石灰層材質和濕熱氣候的長期地質活動過程,下龍灣經曆了2千多萬年的卡斯特演變。
在下龍灣形成了許多喀斯特地形。
這裡聽阿陽說,雖然她沒來過,但是她聽她奶奶說這裡還有一個傳說……
她給我講了起來……
傳說很久以前,神靈派遣龍的一家來幫助越南的祖先保衛家園。
喜歡那根稻草請大家收藏:那根稻草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