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看向約翰·米勒的墓碑,擦去詹姆斯·瑞恩的眼淚:“你是一個好人……”
影片的最後,詹姆斯·瑞恩打了一個敬禮,鏡頭給了墓碑一個特寫,背景的星條旗閃爍,影片結束。
“吉伯特·蘭德裡尼導演作品。”
“香瓜電影工作室出品。”
幾行字幕出現,影片結尾結束得很平淡,就是這種平淡撫慰了拯救小隊犧牲後帶給觀眾的傷感。
隨著字幕出現的,還有首映禮廳內響徹如雷的掌聲。
小吉伯特帶著全體劇組人員上台謝幕,因為掌聲過於熱烈,劇組不得不三次謝幕,掌聲才弱下來。
“他總是能獲得成功,”湯姆·漢克斯看著熱烈中帶著感動的觀眾,對劇組主創們說道。
小李子很興奮:“我為參與這部偉大的電影而高興……”
影片優秀的質量,簡直超乎小李子的預期,他覺得憑借詹姆斯·瑞恩這個角色,就能拿到一兩個獎項的提名。
小吉伯特聽到兩大主演的議論,回過頭說道:“萊奧,你可要做好準備,估計影片上映後你要挨罵。”
小李子不以為意:“如果是因為影片爛而挨罵,我要找找自己的問題。但如果是因為角色原因而挨罵,這證明這部影片深入人心。”
首映禮結束了,影片接下來還會在戛納電影節亮相。
為了同步,歐洲幾大市場和北美那邊都選在五月四號這一天上映,歐洲影迷不用等太長時間了。
結束媒體觀眾互動後,小吉伯特又接受了眾人的祝賀。
哈維·韋恩斯坦和小吉伯特握手:“祝賀你,小吉伯特,拍出了一部足以稱作經典的影片。”
“謝謝,哈維,感謝你能來參加首映禮。”不管怎麼說,人家畢竟是捧場的,小吉伯特也不能掃人家麵子。
哈維·韋恩斯坦靠近一些道:“知道嗎?我覺得這部影片在奧斯卡上獲獎希望很大,如果交給我來做公關工作,一定會獎項大豐收。”
“謝謝,”小吉伯特婉拒道:“影片的公關工作已經有人來做了,就不勞煩你了。”
“是嗎?”哈維·韋恩斯坦有些可惜:“那就太遺憾了,看來明年奧斯卡,我們注定是對手了。”
“各憑本事吧!”
“各憑本事。”
哈維·韋恩斯坦走後,呂克·貝鬆也走過來,和小吉伯特說道:“恭喜你,影片超乎想象的精彩。”
小吉伯特說道:“最終怎麼樣,還要看市場上的表現。”
“你不希望獎項上也有表現?”呂克·貝鬆問道。
“當然希望,但我更希望市場能夠接受這部影片,至少票房不要太少。”
呂克·貝鬆佩服的看著小吉伯特,豎起大拇指道:“你很厲害,目標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應該向你學習。”
“互相學習……”
等呂克·貝鬆走開,蘇菲·瑪索帶著艾曼紐·貝阿走過來:“他和你說了什麼?”
“說要向我學習,”小吉伯特不去管他,轉頭問蘇菲·瑪索:“過幾天戛納電影節,你有時間嗎?陪我一起出席。”
“當然有時間,”蘇菲·瑪索明白這也是一個亮相的機會,她拉著艾曼紐·貝阿說道:“不如我們一起陪你去好了,還可以……”
“可以什麼?”
“到時候你就知道,戛納電影節見。”
艾曼紐·貝阿隻來得及說兩句恭喜的話,就被蘇菲·瑪索拉走了。
羅傑·艾伯特終於有空和小吉伯特說話:“我要恭喜你,小吉伯特,你正走在一個成為電影大師的路上。”
“謝謝你,羅傑,你一直很支持我的電影。”小吉伯特說道。
“不客氣,小吉伯特,支持你的同時,也讓我獲得不少聲望,在年輕影迷群體當中更受歡迎了。”
羅傑·艾伯特倒是不避諱,自己吹小吉伯特的原因,大部分都是為了名氣上的收益。
小吉伯特笑了笑,又請羅傑·艾伯特幫忙:“頒獎季的時候,希望你能為我美言幾句。”
“沒問題,”羅傑·艾伯特當即答應:“隻不過小吉伯特,第一次就拿到獎項可不容易。”
“不需要太多,隻需要一個提名就足夠,我覺得影片應該能獲得一個最佳影片。”小吉伯特說道。
“肯定會的,如果學院不給你最佳導演,那最佳影片一定會給《拯救大兵瑞恩》,甚至湯姆·漢克斯也能拿到一個影帝。”羅傑·艾伯特分析影片在奧斯卡上的前景。
演員衝擊奧斯卡,除了作品之外,更多時候需要自己去做公關。
當然,如果運氣好,負責公關的是哈維·韋恩斯坦,那獲得奧斯卡的難度就降低了很多。
小吉伯特拒絕了和哈維·韋恩斯坦的合作,雖然好萊塢沒好人,但小吉伯特不想和哈維·韋恩斯坦發生什麼業務上的聯係。
至於奧斯卡,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就那樣。
《拯救大兵瑞恩》真正的目標,應該放在暑期檔。
結束首映禮之後,除了小李子需要返回大船劇組外,其他劇組成員都留在法國,準備參加過幾天的戛納電影節。
參加首映禮的歐洲媒體們在結束後,第一時間就發了報道。
法國的《電影》雜誌一向對好萊塢電影多有批評,但這次居然給了很中肯的評價,相當難得。
“《拯救大兵瑞恩》給觀眾一種強烈的震憾,除了是故事的情節和所要表現的蕩氣回腸的情感外,還有一點就是視覺的衝擊。
影片重現了50多年前驚天動地的諾曼底登陸戰的恢宏場麵,讓觀眾驚駭的目睹了戰爭的激烈和殘酷。
壯觀宏大的戰爭場麵,血肉橫飛的諾曼底戰役,血流成河的鏡頭,讓人觸目驚心,那感覺中還帶有一種惶恐。
影片用紀錄片的手法表現了腥風血雨的戰場,震撼人心。”
《費羅加報》則把重點放在小吉伯特身上:“當我們為影片喝彩的時候,不要忘記影片的導演是一個不到二十六歲的年輕人。
我們應該感歎,在這個年紀做出這個成績的導演,除了他沒有彆人,這點值得我們法國電影人學習。”
《泰晤士報》則發表評論:“影片戰爭場麵過度真實,探討了拯救的意義,呼籲愛好和平。
影片所具有的深厚人文關懷,和它所傳遞的價值觀,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沉澱。
我們不應該忘記那些和自由與和平做出犧牲和貢獻人們,並把這種精神繼承下去。”
北美同行那邊這次倒是落後於歐洲同行了,畢竟影片在歐洲首映的。
不過在輝煌熱鬨的首映禮背後,還有幾許不和諧的聲音出現。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