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每次聚餐的時候,隻有我們這幾個弟子和老師朋友,老師說沒有朝氣,沒有青春氣息,所以允許我們帶自己的學生過來。”
孫立軍和李華解釋了一下,就去陳教授身邊找座位坐下了。
其實也能理解,上了年紀的老教授,喜歡青春洋溢的學生孩子圍在身邊,這或許能讓他找回點年輕時感覺?
中式飯桌其實很有禮儀,主要看吃飯的人講不講究,陳宗青似乎就很講究。
他請客做東,坐朝門主座,圓桌講究“尚左尊東”,齊海州在其餘人中年紀最大,所以坐在陳宗青左邊。
位置靠主人越近,關係越密,地位越尊,所以陳宗青的弟子們和齊淑悅挨著陳教授依次分坐兩側。
李華這些年輕的大學生們,位置自然就要離陳宗青最遠。
李華前世混職場時經常出席這種場合,規矩他當然懂。
可其他幾位大學生未必懂這個禮儀,其中有個男生也不知道觀察一下,一屁股坐到齊海州旁邊,鬨了個大笑話。
陳宗青講禮,但是個脾氣好的,沒怪罪這個男生,笑著和他講解了下。
齊海州沒好氣道:“要我說啊,就不該講這些東西,規矩這麼多,我不喜歡。”
兩位教授帶頭討論起中餐禮儀,剩下弟子同學也順勢捧場聊了起來。
因為陳宗青就是一副好說話的模樣,又鼓勵大家發言,弟子同學們也都暢所欲言,發表觀點。
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嘛,覺得這些中餐禮儀是繁文縟節,約束人,該取締,不喜歡。
見同輩的大學生們都說完,李華才在最後發言了。
李華的位置,就是靠近大門旁,正好和陳宗青處於一條線上,陳宗青一抬頭,就能看到李華明亮清澈的雙眼。
“我的意見反而和各位不一樣,人們在提到中餐禮儀,中式規矩的時候,都會覺得是陳規陋習,會覺得是約束束縛。”
“可是我們去昂貴的西餐廳,去吃意餐法餐,享受所謂的外國情調和小資優越時,為什麼就趨之若鶩地學習著他們的禮儀,學習著他們的風俗呢?”
“刀叉其實也是我國先人發明的,不過早在宋元時期就被完全取締了。憑什麼說刀叉是儀式感,筷子不是儀式感呢?”
這番話是李華的肺腑之言,千禧年前後,因為開放政策,國人在各方麵都崇尚西式,貶低中式,驚現各種反思怪。
可是在用餐禮儀上,西式真的比中式好嘛,比中式優雅嗎?不見得,結果甚至可能是恰恰相反。
飯桌座次這種東西,隻是皮毛,真要深入講究禮儀,遠比西式禮儀要精致優雅。
李華話音方落,旁邊那幾個說中式禮儀是繁文縟節,該被取締的同學臉色刷的一下就紅了,說不出話來了。
好像真給李華說中了,他們就是那種喜歡西式優越,所謂貴族禮儀情調的家夥。
李華這麼說似乎就有點得罪人,可他現在的身份是大一新生,是年輕人,就是要敢說彆人不敢說的,就是說敢於抒發胸中的意氣,而且這不是陳宗青鼓勵,讓暢所欲言嘛。
“這位同學說得好,不隻是西餐有儀式感,我們中餐也是很有儀式感,很優雅的。”
這番話真是說到了陳宗青心裡,五十多歲的老一輩人,對傳統,對禮儀,是有自己的堅守。